美国大学入学在中国可行吗?
;
;据兰格在上海学习的老师介绍,高考改革措施已先后在北京、江苏等地启动,引起轩然大波。在批评的同时,一些所谓的教师也纷纷表示支持:重要的是入学、向美国学习、将权力下放给学校、自主招生、多次录取等等。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相关文件就早已阐述了高考的改革思路,即考试与记录分离:在考试中,考试实行社会化,每年进行多次考试;在录取方面,应同时兼顾公平性和多次录取。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招生制度,即根据什么规则录取学生。在那些批评和招聘的人中,那些有市场的人正在向美国学习,不仅分数,而且多次录取。我不同意。
我们不要说美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样化。还是记分。分数是基础。关键是,这一录取改革理念的前提是统治者,或者说“元",;这一定是真的。
中国现在能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而实践无情地否认了这一点。
原则上,我们的高考从来都不是“仅得分”多次录取的做法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1983年以来,为了弥补只看文化课程分数的不足,中国引入了学生押运制度。后来,它得到了丰富,各种奖金政策相继出台。例如,在80年代,省级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可以获得加分。其实质是走多元录取之路,只是配合我们的录取方式;元&rdquo——将分数以外的东西以一定的量化分数加权到文化课程分数中,以调整和纠正只分数录取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一面。
起点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学生押运制度和各种专业奖金政策,由于权钱交易和人际交易,欺诈问题太多,舆论纷纷叫嚣要求取消。因此,教育部暂时取消了学生护送制度。
例如,一开始,三名省级优秀学生都有资格被护送,因此在一些省市,三名省级优秀学生蜂拥而至。省三好学生的比例必须在大学录取中规定,只要优秀的省三好学生排名在省三好学生前3%的学生。另一个例子是少数民族保护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转化为奖励积分,会出现很多假冒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重庆,高考状元被证实伪造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并被北京大学取消了资格。在一个西部省份,超过90%的加分来自少数民族。显然,各级人民委员会都有问题。同样,二级运动员可以获得加分,因此各级体育部门在对二级运动员的审计中普遍存在欺诈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欺诈”;伪”二年级运动员。〔1001〕〔1000〕当我受不了时,清华大学在2013公开通知四川考生:我们不会考虑四川二等运动员的加分。填写志愿时请慎重考虑。当媒体批评清华大学歧视四川考生时,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公开而自信地回应:我们没有在这里遇到过通过考试的四川考生。清华大学的反应令媒体和舆论感到尴尬。
在近几年的高考招生改革中,取消或减少护送、降低加分是取得绝大多数共识的唯一措施和方向。为什么?
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是这样的。我们不仅缺乏诚信,而且缺乏诚信文化,而且欺诈成本低。欺诈和欺诈猖獗,这与当前网络大V谣言的本质相同。
事实上,美国的大学录取制度也遇到了中国缺乏诚信文化的挑战。伪造材料和成绩单是美国大学的头痛问题;中国问题”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录取中的一个难题,甚至是一本关于如何识别中国学生欺诈行为的书;红皮书;。去年,一所美国大学的负责人在办公室上吊自杀,因为他卷入了中国学生的欺诈。在今年中半年,新西兰也证实了299名中国学生申请学校时作弊。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大规模推广美国模式,强调多样性,看看推荐信和其他支持其能力的材料,结果会是什么?我们肯定会重复加分和步行的错误。很多人的成绩单都很漂亮,每一份材料都很亮丽,获奖证书数不清,推荐信中充满了赞誉,这使得学校无法分辨真假。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有欺骗能力的人将是非工薪阶层,他们在进行金钱和权力交易。作为高考改革基石的公平已经被彻底摧毁。
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有其不足之处,如科学计量、区域公平等。我们必须承认应该进行改革,但高考的改革必须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文化和公平。否则,这些措施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和更具破坏性的。
更重要的是,许多理论上可行但不可操作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措施更加混乱,影响更大,危害更大。因此,那些具有所谓社会影响力的教师需要真诚地说话,而不仅仅是为了名誉而责骂:你是一名教师,需要更负责任,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否则,它与蛊惑人心,造谣的本质并无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