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类 > 高考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

abc留学网2023-09-27高考86

  高中地理汇集了很多地域性的知识点,当然地理涉及的方面也横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高中地理,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一起来看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

  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

  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大批迁入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gaokao/8326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