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坐观罗敷(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翻译)
作者:三耳书生
减肥失败,赞!分手,夸!工作计划被老板否决了,夸!无论你经历了什么,只要在群里发一个主题,群友就会及时发源源不断的赞。聪明的商家甚至及时推出了“赞美服务”,花式的赞美层出不穷。(《羊城晚报》 . 3 . 25)
最近微信“夸夸群”突然流行起来,特点是群里互赞,万事可赞。比如有人说:“今天没吃米饭,还是忍不住吃了个甜品。”有人回答说:“有减肥意识,懂得太多,是完美的中庸之道,也是大智慧。一定要夸!”中国文化,不缺夸张,缺的是对夸张的总结和研究。所以,夸人就是拍马屁?在我看来,这有点武断,要具体分析。
说到“夸”,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典故。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用“一分升太长,一分降太短;粉太白,朱太红”来夸人刚刚好。《红楼梦》年,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桥是这样的:“宝玉看了,因笑道:‘这个姐姐我见过。’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见过他吗?宝玉笑道:‘虽然没见过,但面熟,再熟,今日不再见也不行。“这么夸人,也潇洒。”“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这已经成为搭讪的常规手法,真的很有意思。
"行者见了罗敷,拂了髭。少年看到罗孚,摘下帽子,低下了头。耕者忘耕,锄者忘锄。过来诉苦,却坐着看罗敷。”在乐府诗《陌上桑》中,这种拐弯抹角的精彩吹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样的赞美只能算是现实路线。反方向是浪漫主义。它的空招更神秘,更耀眼。
比如中国古代的四美被形容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石去了小溪边的浣纱,河里的鱼看着她美丽而优雅。迷茫的时候,他们忘记了游泳的本能,掉到了河底。因此,石有“沉鱼”之称。同样,王昭君的美貌和声音,让空中飞翔的大雁忘记了展翅,失去了动力,摔倒了。这就是“大雁”。在拜月的《丢辛的故事》中,月亮也被遮住了,以“合上月亮”。杨贵妃看花,花以自己为耻,这就是“羞花”。连连咂舌,不禁拍案叫绝。
时代在发展,赞美人的方式和手法越来越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夸”字让我们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看到积极的一面。被表扬后,我们发现普通人也有那么多的天赋和长处。所以,乐。所以,乐观。“坐错车求赞!”“不坐错车,一定看不到另一种风景。这真是平凡生活中的奇遇!”——.原本恼人的坏念头,突然变成了一段快乐温暖的美好旅程。
夸张是主体和客体双方共同完成的智力游戏和精神互助。夸张也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的艺术,可以激发有趣的灵魂。为此,我们鼓励熟人朋友少挖坑,多夸夸。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夸夸其谈,就是一顿速食,对未来也有好处。夸张可以放大人的优势,挖掘人的潜力。自给自足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一个群体里,有利于人际和谐。
论夸张,从普世人性的角度,大家都吃这一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夸的是否正确,而在于夸的是否中肯。自吹自擂值得肯定。《夸夸群》很火,知道小组自吹自擂,愿意被组长拉。年轻一代往往更新潮、更大胆、更贪玩。花些时间玩这种把戏是有道理的。但有些“吹嘘”过于夸张,成了糖衣炮弹,产生了副作用。先出价再夸就成了生意。 这样就有了疏离的迹象,让人觉得没意思。尝试新事物没问题,但是吃的好又没自知之明,真的没必要,甚至没意思。
这篇文章一路都是空谈。如果“夸”字用得好,有助于个人的有效提升。夸,被夸,至少是一碗可口可乐心灵鸡汤。春分过去了,春天无限好。然而,春风有十英里,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