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学生含金量征文比赛)
【白夜话】还记得十年前参加的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吗
前几天,郭敬明在一档名为《演员请就位》的综艺节目中热搜他的演讲。平时不怎么看综艺,但是通过网上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我被动的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综艺节目里的纷争,而是在热搜上看到京M .郭多年后自己的经历的回忆。
高一那年冬天,我一个人去上海参加了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海的冬天很冷,天气像往常一样潮湿。比赛时间接近年底,路上行人车辆很少。巨鹿路《萌芽》杂志旁边只站着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一个孤独的我。
我还记得收到复赛邀请的那一天,下课洗漱的时候,接到我妈打来我寝室的电话。得知自己可以入选复赛后,我丢了手机,带着寝室的七个女生彻夜狂欢,直到寝室重重地敲了我们的门。
我去上海参加比赛的时候,是高一寒假,但是因为老母亲还要上班,就让我一个人去上海体验。我在手机上写下了复赛的地址和其他几位选手的联系方式。我觉得应该没问题。但是在我离开家乡的小县城之前,我遭受了第一次现实的打击:我的手机在候车室被人偷了。
当我失去联系想到要一个人去上海的时候,我在候车大厅里泪流满面,但是我妈也很狠心。她觉得人活不下去是因为没有手机,没有手机也可以问路。16岁不算太年轻。如果你不傻,你就不会失去它。如果你能去上海参加比赛,你应该被视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你决定送我上车。
复试考场在巨鹿路发芽杂志隔壁。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门口。只有我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又重又搞笑。有家长走过来问我:你一个人吗?我说好,她马上回头对孩子说:你看,她能一个人来,你得向她学习!
新概念考场很冷,复试时间三小时。命题作文,当场纸笔答题。教室里没有闹钟,我怕自己写字没有时间感,就悄悄把便利店买的闹钟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萌芽》的剪辑老师考完试走进教室,拿着粉笔把这次复赛的命题写在黑板上就走了。
那年的命题是《镜子的背面》和《翻墙》,选哪个都行。每年的半决赛命题都会是第二年急于尝试的选手在贴吧里写的最多的题目。
在取暖靠摇的南方,我看到一个穿着棕色外套的老大哥缩着袖子,摇着摇着,开着桌子嘎吱作响,成了我整部小说的背景音。我没有太多时间为选手构思一个故事,所以选择了《翻墙》,只是想写在开头。
很多出版社的记者和编辑经常被守护在新概念考场门口。每年都有提前交卷的玩家,他们通常会成为蹲点记者的宠儿。从这个考场出来的考生将是当年新概念的一、二等奖获得者。很多编辑都会在这里联系选手做稿件,因为他们年轻,好用。
那天晚上,我参加了每年新概念选手举办的KTV通宵晚会。本来以为一群文人见面,会从诗词歌赋里聊人生哲理,其实更多时候大家都是摇着骰子打瞌睡。第二天早上回酒店的时候,清醒的玩家不多。
复试后的第三天是公布结果的日子。在颁奖仪式上,只公布了一等奖获得者的名字。《萌芽》杂志主编赵老师站在宾馆二楼会议厅前,按组逐一报出一等奖获得者的姓名。
我上台和其他人一起赢得了奖杯
一等奖的奖杯是一块玻璃砖,上面只有数字,没有名字。我从来没有拿出来展示过,而是放在床边的抽屉里。偶尔回家,我会打开它的层层包装,提起来看看,然后收起来。
曾经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的人,早已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飞驰而去,和我失去了联系。虽然新概念每年仍如期举行,但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关注。新概念创始人赵老师去世13年,我对新概念的记忆似乎停滞在那个时候。
新概念刚流行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等奖应届毕业生可以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相当于免试去名校,备受关注。到我参加的那一年,这个奖励机制其实是存在的,获奖者被要求在暗室里进行详细的聊天。我太年轻了,不能参与。有选手出来告诉我们,赵田常老师鼓励大家:未来是你们的。
后来我来做游戏编辑。去年是新概念作文比赛20周年。影响没了。很多人从媒体上感叹。当时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20年前,《萌芽》推出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散落各地的文艺青年脱颖而出,成为文坛新芽。可惜的是,很多新芽并没有迎来收获的季节,有的提前枯萎了,有的还在笨拙地“发芽”。
为什么新芽不能等到收获?我想,可能写作天生不适合比赛吧。让一群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命题写作文的形式,未必能体现真实的写作水平。比如你看到的这个,就像新概念一等奖写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