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应该怎样学(为什么怎么也学不好高中化学)
施红梅
高三期中考试结束了。这次考试后,考生们又喜又悲。但是关于快乐考生上一段楼梯的快乐和悲伤考生及时掉头干坤的能力,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你理清初步思路,确定正确的方向。
首先,以这一次的海淀区的期中统考为代表,来看看问题都出在哪里。
我们把这一套试卷中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和非选择题的每一个填空都看作一个小问题,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海淀期中试卷的题数和知识含量的比例。
不难看出,期中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和基本概念,分布在整套论文中。化学反应原理中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考察也比较突出,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中,而热化学和元素周期表及周期规律的知识较少,主要在非选择题中考察。
明确本次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思考。
如果这篇试卷的前九个基本选择题有两个以上的错误,那么接下来的五个综合选择题一般都是夹杂着猜测,大题就更难做了。根本原因在于整体知识框架构建不完整,必然导致基本选择出现问题,无法应对接下来的综合选择和重大问题。
其实在目前的复习阶段,重点在于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在知识架构的支持下,可以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综合问题。知识框架的构建要自下而上,落实到每个知识点。要区分知识层次和方法层次,用方法层次支配知识层次。
作为教师,在构建学生整体知识的过程中,会根据知识框架对习题进行分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同时会给学生重复进行与错误相关的练习,不断加强学生对此类题目的理解,逐步吸收消化相关知识,最终达到强化印象、加深理解、提高问题分析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其次,从海淀期中的命题模式来看,是让考生逐渐熟悉高考主观题的特点,从简单到深入逐步解决应用题。“浅”部分是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工业过程、实验探究等复杂内容则是相对“深”的问题。
如果基础题正确率比较高或者比较稳定,在解决主观题的时候感觉不够流畅,其实考生可以回去看看自己的主要错误,然后适当合理的拆分,进行专项训练,效果会更好。
在日常教学中,面对高三学生的这类问题,专题练习法也很好用。老师把问题拆分后,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工业过程和实验探究这两种目前高三学生比较陌生的题型上。但是这种练习也需要很强的基础知识的支撑,能达到80分左右的同学更适合在这个阶段开始这部分练习。
最后要提醒所有高三学生注意心态的调整。高三不同于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的最大特点是每一次考试都在逐渐临近高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内容单一。
重点从理解和把握概念转向考察解题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和全面性逐步提高。这导致学生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在这样的综合考试中失利,但这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