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教育(杭州星桥第一小学怎么样)
[年度盘点3]杭州行动追求“更高质量”教育:杭州教育的“国际标准”
“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各类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均衡水平。杭州如何向更高品质的目标前进?如何满足城乡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如何通过教育让这个品质城市更美丽?2017年,杭州教育用一系列行动寻找答案。
杭州教育发布2017年杭州教育10大事件清单,梳理2017年杭州教育做了哪些大事件。
杭州教育的“国际范”
品尝龙井茶,书写书法,吹葫芦丝,玩英剧,玩抓痒……在蔡河二小学,这种膨胀的课程被称为中国风与国际风的完美“混搭”。“混搭”现象的背后,是以“和谐”文化为基础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T型”学生。学校设立异国风情文化节,建成“国际贸易街”、“世界美食城”、“G20文化中心”,并建设了一系列“日间阅读世界”课程。校园网站和校园标识是根据双语标准设置的.
在杭州,像这样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校数不胜数。站在“后高峰、前亚运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杭州采取“立足杭州,放眼世界;服务城市,服务大众;开放教育和创新教育;本着“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努力争取最优惠的对外开放入场券。
2017年夏天,长江实验小学的学生去印第安纳州进行了为期12天的游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住在美国学生家里,参加他们的班级,全方位的体验。杭州教育国际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如“百校结对”项目、教师海外培训和“外籍教师学校”项目,增进自己的国际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市中小学与国外、港澳台地区学校配对总数超过750对,中小学与境外配对学校比例超过40%;市教育局全年组织9个培训小组,225名教师赴海外教师培训基地进行19天培训,还选派67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外培训。以举办G20全球精英中学校长峰会、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等国际会议为契机,杭州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国际文化交融中不断丰富和丰富。
为了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杭州市教育局于2015年底启动了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和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的创建。截至2017年初,已有60所国际教育示范学校和80个首批杭州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2017年底,杭州市教育局启动了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的验收工作,并对学校近两年的成绩进行了检查。国际化为杭州的教育发展设定了新的坐标,使学校更符合国际标准。稻茅香小学以口琴为特色对外开放,学生多次出国参加比赛。学校还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亚太口琴艺术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率先成立全市首家教育国际化推进委员会;长江实验小学引进MMUN、NASA、STEM等课程,让学生不用出国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国际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
此外,杭州不断完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建设
杭州加入亚洲协会全球城市教育网,成为继上海、香港之后中国第三大城市。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落户杭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充分认识到“学校有外教”.站在新的起点上,杭州正以最优雅的姿态张开双臂拥抱未来,在教育发展地图上涂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