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解析:用“味”来辩,“味”的含义是深刻的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角度,拟好题目,并写出不少于800字的张;除了诗词,风格可选。
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特点,水是淡的,盐有自己的味道。水配水还是水,盐配盐还是盐。甜、酸、苦、咸,五味和谐,相互并存,各种风味也有。物是这样,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网友的声音
有网友说:我又一次在江苏C出道
名师点评
作者刘红业南京宁海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的征文题,考生还是比较熟悉的。材料用“水”和“盐”比喻定义,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整个题目用“味”来推理,意思是“味”深刻而有启发性,能激活考生的猜测,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分三个层次讲解,引导考生开始联想,开拓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东西,“水”和“盐”,形象地说明了“万物有其性”的生活常识。中间的两句话构成对比,即把水和盐的简单叠加与“五味”异物的“和”与“共存”这两种生命现象进行对比,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各物各有特点”的基础上,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和相互联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话,从“物”和“物”到“人”,强调上述原则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指出了这一原则的常识性和普遍性,进一步拓展了考生在立意方向的思维空间。整个素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演讲情境,让考生从一个传播到另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再写一篇文章。
题目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融入其中,智慧地生活。综合分析可知,“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是文明文化不断发展的精神基础,是人类社会相互交流借鉴的融合方式。“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共享美与美,实现互利共赢。材料看似清晰,实则含义丰富。写作时可以对历史进行追问,探索“和而不同”的典型事例,汲取过去;中外对比,可以“拿来”智慧,可以考虑“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以关注身边的现实,由小见大,体现“和而不同”的实用价值.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感知和写作技巧,叙述、讨论或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展现自己的个性,做到“百味”。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写作都要围绕材料的核心来写,体现对这个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妙的角度,集中笔墨,深挖,避免大而模糊。
从材料的关键词来看,从2017年的“车”到2018年的“语”到今年的“和而不同”,江苏作文命题始终遵循着坚持原则,坚持基础扎实创新的原则,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努力激活考生的思辨,对一线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