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班的好处(没有经验怎样当辅导班老师)
最新出炉的《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显示,当前,已有超过八成的家长,选择给孩子们报课外辅导班,其中,报一个辅导班的比例是17.06%,报两个辅导班的比例占到26.54%,报3个辅导班的比例为20.85%,3个以上的为18.72%。而仅有16.83%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12月9日《中国青年报》)
在应试教育机制背景下,中小学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畸形异化,让家长和孩子没有方向。无论是平时的周六周日,还是寒暑假期间,家长们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寻找补习班,教育培训机构抢学生打广告的争夺战也成了近几年的常态。我们看到的是,在“补”和“不补”之间,无论是“选”还是“不选”,最终受伤的都是学生自己。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处理课外辅导班的学习和作业,这让很多孩子的学习生活很痛苦。孩子在医院里互相追逐的时候被一大堆作业绑架了,原本属于快乐童年的乐趣消失了。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分数为主要招生依据。学生学不好,成绩上不去。如果父母不是官员或者老板,几乎没有好学校可以进。这种人为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再加上父母期待孩子成龙,期待女儿成为凤凰的心态上升,必然导致很多家庭是普通家庭。为了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中小学,他们宁愿自己不吃不喝,更不要问孩子愿不愿意,他们会破头皮抢着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这种不正常的教育现象,是家长的需要造成的,也是教育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的利益链条造成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与应试教育机制的实施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着许多难以逾越的联系。
话又说回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课外辅导班都是提前教授课堂学习的内容,或者教育孩子一些解题技巧,或者培养学生一些扎实的解题思路。这种教育模式是格式化、机械化的。孩子上这样的辅导班,表面上看起来比别人领先半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模式。一方面,一些老师毫无良心地赚取额外的辅导课,上课教得不好。本来是为了调节学生身心休息的周末、寒暑假,突然被父母异化成了更忙碌的“第三课堂”。孩子累就不用说了,父母经常在接送的路上耗费精力。但代价是交换,只有孩子最有发言权。
其实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些地方,大量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中小学。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想去那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必然会成为大家竞争的焦点。此外,重点学校单方面举行入学考试选拔学生,入学考试前的辅导班成为培训机构赚钱的好机会。按照教育的分类,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劣势,让大家争夺资源;应试教育的弊端是让每个人都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人为增加家长和学生的负担以提高分数,必然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改变教育发展的正常轨迹。所以在应试教育没有彻底改变的背景下,各种节假日补习班必须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彻底改变教育的不均衡
总之,为了彻底给中小学生辅导班降温,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对于国家来说,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学生能力水平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机制的问题,不再仅仅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水平和招生的依据;对于学校,要从回报热衷于制作有偿辅导班的老师入手,注重课堂教育作为一种以课外实践为补充的教育模式,进一步营造干净、积极的教书育人环境;对于家长来说,要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摆脱以分数为基础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冲动。这样长期多管齐下的努力,可以根治假期辅导班猖獗的社会疾病,从根本上改善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林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