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

解读:什么是大规模招生?跟专业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分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备受关注,但许多家长和考生对大规模招生并不完全了解。那么,什么是按“大类”招生呢?大规模招生有哪些模式?对考生申请有影响吗?接下来,达人教育。com将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志愿服务的信息,可以去达人教育网()的“志愿咨询”栏目下的“填报要领”题目进行详细了解。

什么是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就是单纯按大学科招生,而不是按专业招生。

高等学校将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科、同系或者不同系的专业合并,按照一个专业类别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大类名称填报志愿。

考生通过专业招生录取后,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有的是一年)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在大二或大三时,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专业所包含的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的专业。

大类VS专业区别

1.专业名称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班级招生的专业课名称并没有按专业名称详细划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

2.招生计划

对于按类别招生的院校,学校的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写相应的专业类别,不需要选择所学的具体专业。

3.训练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分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即使在统一的大学里,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和分流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4.培训过程

在培训期间,同一专业录取的考生将在同一教学平台上学习本专业第一或前两个学年的通识课程。之后,学生会积极接受导师的指导,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学校教学资源和就业条件,然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进入相应的专业学习。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1 .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

这种招生方式纳入专业课的专业,一般都有相近的学科,合并一些特色相近或属性相同的院系或专业方向招生。

还有就是不同学科、专业、院校的学生,一到两年就要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分流到不同的专业去学习特定的专业课程。

2.按部门登记

按院系招生的院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可以分为几类,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经济学”。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就是大一统一入学,不分专业,到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学基础课,重新安排和改革所有课程,全面改革课程体系。

4.招生按“基础班”和“实验班”模式进行

还有一些学校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招生,考生和家长都比较熟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按大类招生的,很多高校的实验班都是进了大学才选上的。

大类招生的作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把确定具体专业这个环节给推掉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2.增加录取机会,缓解考生压力

另一方面,大规模招生提高了考生的自愿满意率,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因为学生在填报时选择专业类别而不是专业,考生自愿覆盖的专业数量将远远超过六个,大大增加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空间。

在志愿过程中,一些不报考“专业类别”的专业也要考虑专业的差异。如果按照大类来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的专业水平差异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了考生的压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192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