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证券公司评级)
麦肯锡报告:中国证券业在短期冬天进入拐点,全面转型势在必行
1月10日,麦肯锡在最新报告《展望2019中国证券业:把握五大趋势六大主题》中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比预期的要慢。参考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虽然中国证券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短期内已进入拐点,同质化竞争不可持续,行业因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加剧分化。同时,数字化和金融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麦肯锡指出,中国如果仅仅依靠自然增长,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崛起为国际电信级一流投行,但行业并购整合将加速这一进程。未来,中国的市场份额将继续集中在领先的国内大型券商上,形成大型全能券商和特色精品券商并存的格局。
证券行业整体业绩下行 券商分化加剧
报告称,受市场环境影响,2015年以来,中国证券业总收入大幅下滑。2017年,证券业总收入仅为3113亿元,较2016年下降5.0%。2018年上半年,行业总收入仅为1266亿元,同比下降11.9%。在总营收下降的同时,2018年上半年行业净利润率下降至仅26%左右。受收益和利润率下降影响,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明显恶化,2018年上半年该行业净资产年化收益率仅为3.5%左右。国内券商的利润率和收益率明显低于国际市场水平。
同时,行业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渠道型业务收入贡献显著下降,资本型业务贡献增加。其中自营业务已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2017年底最大的收入来源。此外,行业的马太效应突出,集中度提高。2018年上半年,近70%的行业利润集中在前10名券商,中小券商业绩明显承压。2018年上半年排名50后的80家券商收入占比只有5%。这两年证券从业人数首次下降,券商数量减少。
对此,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黄鹤表示:“虽然行业正在经历寒冬,但我们相信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可观的:一是资本市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占据核心地位,制度建设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板的设立和注册试点制度和退市的加速是重要标志;其次,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中国证券业在产品和服务多样性以及整体杠杆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经纪行业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加快将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引进外国投资者将促进证券市场的制度化。同时,国外券商拥有创新的产品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系统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会带动行业。综合能力提升。”
中国证券行业有五大中长期发展趋势
与1970年以来美国证券业的发展相比,中国证券业类似于美国证券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表现为费率见底,渠道业务萎缩,导致同质化竞争不可持续,行业因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分化,而数字化和金融技术带来了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结合成熟市场的经验和数字时代的新特征,麦肯锡认为中国证券业有五个长期发展趋势:
行业分化整合:行业集中度上升,会有整合机会。未来将出现大型全能券商和特色精品券商并存的格局;
顾客制度化:制度化
麦肯锡报告称,在行业变化和中长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券商应围绕明确差异化战略方向、打造特色商业模式、拥抱数字化和金融技术、细化运营、管理和运营风险、重塑组织和文化、积极转型发展等六个问题。
麦肯锡全球副管理合伙人魏源表示:“中国的131家券商需要差异化。除了少数大型全能券商,大部分券商都需要抛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定位,转向行业专业化,专注策略。从客户需求来看,受个人财富积累和制度化的影响,零售理财业务和机构服务业务潜力较大。围绕机构客户需求,机构销售交易业务和主营经纪业务也将成为券商未来业绩的突破点。从业务贡献来看,专注于资本业务,尤其是自营和投资业务,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是未来规模扩张的主要起点和发展方向。以上各方面都值得券商关注。”
从借鉴成熟市场监管实践的角度来看,麦肯锡认为,随着法制建设、预期管理、行为监管和对外开放的不断重视,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将更加完善,证券业将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