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翠微小学(北京翠微小学学区房)
翠微小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的整合
2015年,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在所有学校开展了“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教委同时启动了“首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北京两所大学、三所中小学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3月,全市273所大、中、小学荣获首届“首都文明校园”。为了充分展示“首都文明校园”的成果,该报将设立“首都文明校园游”专栏,重点介绍文明校园创建的亮点,讲述文明校园的故事。
植被茂盛,环境优雅宜人,绿意盎然,闻着书香……这是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去年学校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北京只有三所中小学获得此殊荣。用课程滋润生活,用文化滋养灵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从这里出来的同学,优雅活泼,既有礼貌又有创意。
翠微小学创建于1956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一校五址的团校,横跨海淀南北。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翠微小学的老师们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学校以美术、书法等基础课程为基础,开设选修和必修的延伸课程:二年级的纸艺、三年级的面塑、四年级的篆刻、五年级的国画。进入翠微小学,学校走廊里随处可见学生的面塑、书法、篆刻等文化作品。该校副校长孟贵民说:“我们将传统民间艺术课程与艺术学科相结合,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播一种艺术技能,也是为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继承中感受到卓越的工艺精神和不断的创新。”
在课程学习中,传统文化的适度融合也是无处不在的。制定秋游一日游计划是学校数学课的一项教学内容。如何分配计算路线、车票、票价,如何将这些看似只与数字和算法有关的东西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翠微小学的老师有很多办法,北京文化一日游的规定动作,让学生在策划、讨论、参观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北京的历史和著名的文化古迹;英语口语练习还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和民间小吃。这些有意识的渗透教育使传统文化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闪耀出璀璨的背景。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学科。
今年寒假快结束的时候,走进翠微小学的五个校区,就能看到学生们自己编写的灯谜。场面壮观,是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项目学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校都会做一个同一科目的作业,年级越高,内容越复杂。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胡明道,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总是期待着学习每年寒暑假启动的项目。这个寒假,他的灯谜学习贯穿了整个假期。他和同学一起查资料,寻找灯谜的来源,从圈到自然;请家乡的师兄师姐去逛谜语村,向民俗文化的传人赵行寿爷爷请教如何写谜语。假期结束,他写了一个原创谜语,成就感爆炸。
翠微小学校长许培军说:“至于翠微,我们必须把每一个校园经营在普通人的家门口。翠微小学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都有快乐的时光。”(记者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