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青岛教育(山东莱阳卫生学校)

青岛教育(山东莱阳卫生学校)

青岛教育局:教育让城市更美丽

2019年市教育局以“教育让人民满意”为宗旨,精锐部队攻山、带路、稳阵地,用“奋进之笔”答“教育答题卡”。要努力使教育与城市发展水平和文化气质相匹配。我市被批准为全国产教结合试点城市、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治试点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地区、中外文化交流教育试验区,在校园安全、学生课余托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答好“教育公平卷”,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教育青年”取得新成绩,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2万个;完成133个小配套园区专项整治,确保入园高峰期学位供给。“学会教好”取得新突破,新建、扩建中小学46所,新增学位4.81万个;265所城市优质中小学与272所农村中小学共享课程、教学和管理资源,15所高等院校和61所中小学开展结对共建。高中教育是“选修”。通过优化总体招生政策,创新招生模式,中考录取由“分数线”变为“分数线”。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超过64%,比2018年增长12%。优质学校的分组有效地打破了这一难题,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青岛五十八中高新区校区开工建设,青岛艺术学校西海岸分校正式投入运营。

二、答好“教育质量卷”,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全面育人呈现新风貌。印发中小学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等指导意见,将学生发展“十个一”工程深入推进到课程、家庭、社区、评估等各个环节。省教育厅通报表扬“青岛学校美育百花齐放”,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市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做法。夏季高考分数线创新高,名本科生登线,比2018年增加727人。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得32枚金牌,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我市4个集体、19名个人获得国家荣誉称号;20名校长、39名教师入选齐鲁名师校长建设新一批人选,居全省第一。

家校合作教育呈现出新的局面。建立阳光校园创造体系,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国内最早成立家庭教育部,建立“家长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等三大平台和品牌,引导家庭教育,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全年共组织3个市级“家长班”,视频点击量超过313万次;在市级组织了188次“面对面家长”活动,与4.75万名家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31.7万名家长观看了视频直播。

三、答好“教育服务卷”,让事业发展“有作为”

职业教育改革达到新的水平。服务15个攻势,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等34个专业,“34”对口培训和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达到1.37万人,占招生总数的63%,比2018年增长10%。为加快高职院校建设,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正式招生,青岛幼儿师范学院和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了调整,纳入高校“十三五”规划

服务城市发展,展示新成就。围绕“海洋攻势”,积极建设国家海洋教育示范城市,形成覆盖基础教育全校区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拥有100所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围绕“双招双引”、“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攻势,全国首家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商汤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100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成功举办2019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和第77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与知名企业教育合作取得突破,先后与华为集团、清华、蒂奇、科大讯飞、卫东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四、答好“教育民生卷”,让广大市民“有收获”

努力解决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小学后全面实施免费托管服务,惠及21.7万名学生。推动全市690多个学校体育场馆规范开放,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新建标准化食堂100个,食堂覆盖率达到94%。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安全年”活动,组织全市10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体验式”应急体验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提升教育服务,率先在全省启用社会课程网络平台,率先实现高考无纸化体检,开发“AI 5G高考志愿填报网络智能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批暖心服务。

努力确保特殊学生群体入学。投资近1亿元支持贫困农村教育发展。投资4.7亿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根据该法,保障随迁儿童和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义务教育一年级随迁儿童比例达到26%。山东省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正式开始招生。

十堰日报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487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