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驻外大使馆有多少武警)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驻外大使馆有多少武警)

贝聿铭经典作品:中国驻美大使馆鉴赏

中国驻美大使馆办公楼位于DC华盛顿州西北部,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北邻万尼斯街,西邻国际街,南接国际路和中央公园。新楼于2005年4月22日正式奠基,2006年4月26日封顶,2009年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是国内规模最大、境外投资最大的使馆办公楼项目。

使馆的设计由世界著名的中国建筑师裴牵头,他的两个儿子贝建忠和贝丽忠负责整个过程。这是中国外交部首次委托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驻外使领馆。

新使馆大楼的贝叶斯设计风格非常明显。在大量使用石头、玻璃、钢材等西方和现代建筑材料的同时,充分借鉴其家乡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中西结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

我是贝聿铭手绘草图

新办公楼外墙采用法国石灰岩,色彩淡雅,质感细腻,与华盛顿地区的许多石灰岩联邦建筑相协调。宽阔的门厅、多层天花板的主楼和倾斜的屋顶都让人想起贝聿铭创建的新苏州博物馆。

北老的设计继承了中国建筑“朝南”的传统,结合了北方四合院和南方中式庭院的特点,东西对称,两翼相对。整体风格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魅力和精髓,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演变和抽象,体现了贝建筑设计一贯的现代风格。

使馆建筑整体布局统一对称,局部设计变化丰富。建筑与园林的和谐整体上是通过入口大堂的中心、室内外空间的秩序和园林的巧妙运用来实现的。使馆新办公楼分为西办公区、东办公区和连接东西部的中央入口大堂三部分。

入口大堂造型独特,其鲜明的现代建筑风格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标志。客人可以从大堂进入接待室和宴会厅,以及大型外交活动的多功能厅和新闻发布厅。

进入大使馆,大厅、走廊、会议室里有100多幅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书法、刺绣和手工艺品,让人感觉置身于中国艺术的仙境中,艺术品和博物馆建筑的完美结合,凝聚成一座耀眼迷人的中国文化艺术殿堂。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哲学相结合。这座建筑连续的几何平面,雕塑般的张力,光影变幻的组合,让人充分领略到裴富有想象力的设计风格。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赋予使馆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华盛顿独具特色的中国名片。

关于贝聿铭老师

贝聿铭

贝聿铭(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广东广州人,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建筑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国院士,土木专家。

我贝聿铭20世纪30年代去了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并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金奖、1989年日本天皇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等。他们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

PS:水贝展装修以展览为主,装修和古建筑园林业务为辅。

编辑:水贝展陈装饰

福建江夏学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536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