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生产改善案例3000)

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生产改善案例3000)

精益生产管理战略

密切注意

文章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础管理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所谓基础管理,就是影响企业机体和人员素质的总和,体现在场地、设备、质量、交货期、成本、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上。

标题:

精益生产管理策略

基础管理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所谓基础管理,就是影响企业机体和人员素质的总和,体现在场地、设备、质量、交货期、成本、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上。如图所示:

1. 5S与目视管理

精益生产离不开现场5S和可视化管理。5S管理看似容易,但很难实施,更难坚持。因此,要做好精益生产,必须从5S的实施入手。5S的基本策略如下:

(1)改变人们的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是为了5S,而是为了提高现场和人员的素质,5S就是工作,工作就是5S。

(2)要培养做事真实干净的工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3)要有持续现场改进的信念,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企业的整体体系,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目视管理同5S管理一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精益生产的切入点。看板管理是目视管理的最终体现。目视管理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工作现场目标。要营造现场管理的氛围,让全体员工对环境、问题、原因、对策都有参与感。

(2)从5S开始。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通过5S活动的实施,环境和人员素质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3)彻底标记物品摆放方法。做好商品的标识工作,使现场管理有序、有标识、有组织,管理变得轻松舒适。物品的堆放位置和场所应固定和管理。

(4)物流和人流方向明确。人、物等移动体要有序移动,方向明确,人流物流安排合理。

(5)基准点应有明显标志。操作方法和检验标准应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正确标注。如有异常情况,应与1个标准品或样品进行比较,以做出正确判断。

(6)异常状态的警告和标记。当出现异常状态时,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了解异常预警信息,并对异常问题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5S和可视化管理是精益生产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因此,要为精益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做好5S和可视化管理。

2. TPM管理

所谓全员生产性维护管理,也叫全员生产性维护,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改善企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及交期的有效途径,是精益生产的有效工具。

全员生产性维护是一种以零故障为目标的高效生产模式,注重全体员工的参与,提高设备的机动性,实现安全生产。实施全员生产性维护是精益生产的关键。因此,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应该做好全员生产性维护的基础管理。具体策略如下:

(1)首先要对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进行设备综合效率评价。世界级制造企业的OEE水平在85%以上,需要对OEE水平现状进行评估,确定设备改进的空间。

(2)培训员工提高自我维护和自我维护能力,对其控制的设备做好5S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自我维护设备的综合效率。

(3)从设备全员生产性维护到全员生产性维护,每个部门都将参与全员生产性维护活动,这将增强企业的整体活力,成为高效的精益企业。

(4)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拓展全体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3.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精益生产企业的制胜武器。建立以QCC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s)为核心的持续改善机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和价值分析,在品质、成本、效率方面实现卓越,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精益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精益生产的基本管理环节。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如下:

(1)强化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意识,建立QCC质量c

(3)调动和充分发挥QCC团队每个成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快速实现目标,产生预期效果。

(4)与供应链和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上游质量和下游服务,形成供应商、客户和组织的双赢,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毕竟精益企业也是一种基础管理最好的企业。基础管理是精益生产成败的关键。为什么精益生产看似容易,实际上却很难实施?是因为人和企业的素质。

日本和日本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将5S、全员生产性维护和QCC作为企业的三大法宝。只有不断改进和突破,日本的经济发展才能成为奇迹,精益企业才能诞生。所以做好基础管理是精益生产的第一步。

豁免点

左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575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