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如何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例子及启示)

如何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例子及启示)

如何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进入21世纪,现代的资讯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更迭。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幼儿才能产生发散性思维。当幼儿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而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时,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1让幼儿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是思维流畅性的体现;2让幼儿能够想出各式各样的想法,这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3让幼儿能够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体现;4让幼儿为这些想法增添细节,使其变得更精彩,这是思维精细性的体现,这个步骤最为困难。

进行发散类游戏活动教学时,如果活动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都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无论在何种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都非常重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发散类活动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刚刚讲完故事开头,马上提问幼儿,“谁能把接下来的故事续编完成呢”,然后幼儿踊跃举手,边编边讲。幼儿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游戏材料,还没有仔细架构自己的故事情节,这个时候幼儿所讲的故事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大多只是即兴发挥。这样创编故事的结果必定质量不高,有时还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更难做到依据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刻画。

教师这时可以采取一些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地引导。比如可以请幼儿闭上眼睛,富有仪式感地去想象,在心里创建一个故事的结构——人物有哪些、主要事件是什么、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景中做了什么不同的事、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等等,然后再让幼儿睁开眼睛去描绘他们在想象中都看到了什么。

活动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创编故事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拿到材料后仔细地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寻找一些线索,然后给孩子一段充足和安静的时间,让他们在心里想一想,自己要创造或再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的架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参加者是谁?他们必须做什么?他们要怎么样处理某个问题?”等等。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教会幼儿细心观察,更应该教会幼儿静心思考,让幼儿的创意和想法是有准备的,是经过思考的,是有条理和有逻辑的。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发散类的游戏活动特别难组织,因为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幼儿究竟说的对不对,好不好呢,教师不知道怎样对幼儿发散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无法准确判断的时候,往往会一概而论地用“你真棒”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太过笼统,幼儿无法明确自己或他人具体在哪个方面的想法存在不同。

那么对幼儿发散思维能力该如何评价呢?教 师同样可以在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精细性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流畅性表现在幼儿完成想法的数量;灵活性表现在幼儿想法的类别数量;独创性是想法或观点的与众不同;精细性则表现在幼儿是否能将自己的想法按要求进行细腻勾勒。

如果把对发散类活动的评价更为具体化,就是创编的故事是否具有独创性,对创编故事的表达在动作、表情和内心感受上是否抓住了特点。

1创编的故事情节是否可以引发人物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

2表述是否能关注到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描述;

3对人物表情进行描述时,是否能同时关注和表述出其内心感受或对话;

4能否将各种角色的不同表情与故事情节发展合理结合。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散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全面、精准、巧妙地掌握正确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将会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传播使人受益终生的教育,供销社幼儿园与您一路同行!

喜欢就给文章点赞并分享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661.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