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延安家教(回望延安)

延安家教(回望延安)

常家族: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是最大的家族资产

【家风故事】昌家: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良好的家庭作风,长身体,延安长安家庭本着“尊老爱幼,积德行善”的家庭格言,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团结互助,慈善济贫。家庭成员往往认为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昌家第23代孙昌文轩今年86岁。昌文轩一家五代同堂,子孙六十余人。每个周末,他们的孩子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他们的父亲家听常的家风和家训“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做好人”。常说,他对家庭作风的理解是一种从老一辈到下一代的言行。一句话,一句话,一段家庭记忆,都是家庭风格的载体。

常氏家族第23代世孙 常选文:,不管我父亲做什么,他出去的时候都会敲我爷爷奶奶的头,说他要起床了。等他回来,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先敲敲他们的头,然后再谈事情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我父亲当时对老人做的。他从来没有说过他对老人发脾气。他不尊重他们,但是他很穷,但是他在生活中很有礼貌。

常说,昌家非常重视家风的传承。每当昌家在行善和孝道方面表现突出时,少数民族人民就会以各种方式记住并传承这一美德。

常氏家族第23代世孙 常选文:在我们老一代人的手中,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女人,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因为孝顺,在路上立了一座牌坊。这是我们村后面,走那条路的都知道为什么要立这个牌坊。

说起昌家,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米脂家族的始祖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

我们在常遇春第23代孙 常永禄:的正规家庭是贵族家庭,贵族家庭是我们的祖先,常遇春是开平王,湖北公爵,为我们创造的昌家风格也叫忠武家风格。

常路镛说,根据家谱记载,玉林米脂常氏是元末明初常遇春三子常森的后代。目前除了家谱中记载的忠臣家风外,最早记载的家风是清代乾隆时期。敬祖宗、孝父母、敦骨肉、尚勤俭、睦族人、助婚丧、慎婚姻、教子弟、肃闺门、绵后世,的每一句话都影响着每一代普通家庭成员的成长。

常遇春第23代孙 常永禄:.米脂昌家族的人口有12万多份不完整的记录,家谱记载的420个村庄有12万多人。我们国家正处于盛世,所以我们家人口多,家风好。我们采取行动,修建了常遇春纪念馆。还有编我们常家谱。这凝聚了我们12万多人的向心力。

据正式家庭成员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市米脂正式家庭成员已超过3万人。最早搬到我们城市的正式家庭成员可以追溯到19世纪。目前有八代,分布在延安各县区,从事各行各业。为了进一步发扬和发扬昌家“守德”的家风,团结昌家的力量,2006年,延安米脂昌家在延安成立了昌家委员会。

延安常氏家族理事会理事长 常在世:一般都是80岁的老人了,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去看望并慰问老人。第二点就是昌家有病或者穷,我们上不起学。我们牵着所有人的手,给他一点帮助。

常胜说,延安的常家大部分都是因为贫穷而逃往南路到达延安的,所以骨子里都有帮助穷人的意识。昌家不仅为人民解决问题,而且关心社会福利事业。理事会成立以来,昌家大小捐款70余笔,共捐款约50万元。

以为例,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常一家,比如捐款500,200,100,1000。反正很多人都捐过钱。

昌家把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作为他们最大的家庭资产,一代代的昌家族人一步步实践着他们的家庭作风。正如昌家所说,昌家的家风始终影响着昌家每一代人的言行。昌家通过言行践行家风家训,也将昌家的美德传播开来。

记者:杨亮卢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2670.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