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状)
二十六“藿香正气水”:基层临床常用中药的临床巧用与诠释
《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石信德
第二十六条中成药解释、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丸剂)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处方组成】苍术160克陈皮160克厚朴(生姜加工)160克白芷240克茯苓240克大腹皮240克半夏160克甘草提取物20克广藿香油1.6毫升紫苏叶油0.8毫升
制造方法:
将上述十味药材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6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前三种收集400毫升的初级渗滤液,后一种收集500毫升的初级渗滤液以备后用。继续渗滤液,收集二次渗滤液,浓缩合并为一次渗滤液。茯苓加水煮沸,80浸泡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加入干姜13.5克,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将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粉碎甘草提取物,煮沸;合并上述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广藿香油和紫苏叶油溶解在乙醇中。合并上述溶液,混合均匀,用乙醇和水调节乙醇含量至2050毫升,静置,过滤,包装。
功能和指示:
解表祛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阻、或暑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膈沉重、腹痛、呕吐、腹泻等;肠胃感冒。
特点:
本品为深棕色透明液体(储存时略有沉淀);它尝起来又苦又苦。
[剂型]:
水溶液:含乙醇的酊剂。一片(每片10毫升),一天两次,使用时摇匀,滴入咽喉或直接口服,或加100 ~ 200毫升开水,稀释后服温服。
口服液:混合物,不含乙醇。每次1粒(每粒10毫升),每天3次,口服。
软胶囊:每次2 ~ 4粒(每粒重0.45克),每日2 ~ 3次,温开水送服。
浓缩丸:每次8粒(相当于生药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水丸:每次一袋(每袋重6g),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滴丸:每次1 ~ 2袋(每袋重2.6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建议儿童使用口服液,根据年龄减少,应为成人的1/3或1/2。如果用水,每次1/5,用温开水稀释。
规格:
每个10毫升。
存储:
封印。
【适应人群】任何人群。
[药物适应症]
外貌:超重,肤色黄黑,外表疲惫,平时容易咳痰。
症状:头晕、头痛、嗜睡,或面部和四肢水肿;
2 .胸闷、咳喘或腹痛;
3喉咙痒,或喉咙发粘,或喉咙痛如刀,但喉咙不红,鼻塞打喷嚏,流清;
4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5腹泻、水样便,但气味不重,次数多或少;
经期小腹冷痛,喜欢热敷者。
舌象:舌红,苔白厚。
脉象:浮细。
[适用疾病]
内科疾病:中暑、急性胃肠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肠炎、哮喘、特发性水肿。
妇科疾病:痛经、经前期水肿、女性特发性水肿、产后腹痛。
耳鼻喉科疾病:急性咽炎。
儿科疾病:小儿胃肠感冒,发热呕吐,小儿营养不良。
【巧用】
(1)预防中暑和哮喘发作,夏季湿度超过50%时,肉痰多的人或夏季易发生哮喘的患者,可用1/2的藿香正气水和200ml的开水稀释,每天早饭后服用一次。
如因吸入过敏源、寒湿引起急性哮喘发作、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可吞服藿香正气丸和香砂养胃丸各一次,并与生姜一起咀嚼
小儿感冒腹泻,大便稀稀,水样腹泻,腹胀,尿黄,舌苔厚白。可以用2片藿香正气水在浴缸里洗澡。
痛经,月经前暴饮暴食致寒,小腹突然剧烈疼痛,月经不畅。可使用藿香正气水一份,配200ml开水和热饮。
北方干燥地区感冒、咽喉痛、鼻塞、打喷嚏。建议用藿香正气水1/2或1片,感冒清热颗粒1包,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热火体质者,一般牙龈红,易口腔溃疡,鼻出血,尿黄赤,有血尿史,感冒后易咽喉痛。咳嗽痰黄者不宜服用。
急性腹泻、水样便、腹胀、肠鸣,但无头晕胸闷等浅表症状,舌苔白厚者通常无效。
腹泻,伴有阵发性腹痛,大便很臭,腹泻厉害,或有脓血便,口干舌燥,不宜使用。
开车时,建议用其他不含乙醇的剂型代替水剂。
感冒喉咙痛,吃了很痛。感冒症状加重,口干者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