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利水电(湖南最容易单招进去的学校)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何小青”:让臭塘回归碧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教育潇湘”工程中的“何小青”正在清理河道垃圾。源地图
高职院校“何小青”开展了节水保水宣传活动。源地图
红网时刻记者 陈诗芹 长沙报道
在湖南,就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以湘潭市子枫村为起点,与湖南省各地的山村山坪塘“比拼”。十年来,他们通过寻源排水、渠道清淤、种植活水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让臭水的山塘流回碧波。是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教育潇湘”项目中的“何小青”。
2007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水教育潇湘”节水保水志愿服务项目,决心将湖南167万多座山塘由“臭塘”变为“清水塘”。2018年3月,“水语潇湘”志愿者加入“我是和晓晴美丽湖南游”行动。经过实践,该项目已在湖南4个县12个村的28个山塘落地。
净水控源 形成“合力”护水
三乡丘陵地带散布着167万多座山塘。这些世代相传的山塘,以独特的方式灌溉着湖南省60%的耕地,成为这个水稻大省的生活水源。但近三四十年来,由于年久失修、投资不足等因素,大部分山塘处于只使用的状态,周围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淤积严重的山塘逐渐成为“臭塘”。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水利职业学院,我们有责任节约用水,保护水。我们的使命是把农村的‘臭塘’变成‘清水塘’。”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徐浩强告诉记者。
针对污染源村民水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何小青”开展了“牵手,控制净水源头”的行动。通过“节水保水”下乡进校园,发放宣传册,播放电影,创作歌舞等。我们将在学校、社区、农村和水域开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的宣传等志愿活动,从源头上唤醒村民的水环境保护和“清洁”水的意识。
"要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净化水."志愿者除了宣传普及环保基础知识外,还协助村支部两个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节水护水公约》,建立节水保水监督员制度,让村民广泛参与,形成“保”水的合力。此外,该项目还与宜章县、隆回县等相关志愿者协会合作,培训了200多名当地志愿者,并提供了满足当地需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活水靓村 以实际行动“洁”水
为了让这些池塘里的清水回归,志愿者们调查了池塘周围的水源,通过疏通沟渠和植物的生活用水,建造了简单的“生态收集微湿地和排水沟”污染控制设施,以恢复山塘水体的良性置换,使曾经肮脏的池塘焕发生机,用实际行动“净化”了水。
以湘潭市紫峰村为例,该团队的专家首先在附近找到水源,将水引入山塘,变成生活用水;然后在排污口处构建人工湿地,利用天然植物净化污水。与水质监测结果相比,处理半年后,水体中N、P、氨氮指标普遍下降60%,由原来的劣V变为III水体,水面浮藻消失,水质变得更加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