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主力(攻击军)
当时国军有五个单位特别厉害,被誉为五大主力。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迅速迎来了三年内战。内战之初,国军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占了优势,但三年之后,大败如山倒,我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台湾省岛。但是,国军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即使在解放战争初期,也只是从外表看起来很强,而从内部看已经很干了。
当时国军有五个单位,被称为“五大主力”,即十八军、七十四军、五军、新六军、新一军。他们都有优秀的美军装备,远远超过我军几个档次。但是这五支主力部队都被人民解放军一个个打得落花流水,无一幸免。
资格最老的十八军,曾在淞沪会战与日军拉锯,最终败于淮海战场
五大势力中,18军最老,成立于1930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它的大副是出生在黄埔军校的国军一级上将胡琏。国军另一位大将黄维,也担任过十八军军长。18军崩溃时,他是18军第12兵团的指挥官,是胡琏的上级。
1948年11月底,黄维率领的第12兵团与解放军激战两天,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被俘。然而,胡琏侥幸逃脱,半路上遇到了十八军的残余,在他的护送下逃回南京,然后和国军的残余一起南下台湾省。去了台湾省后,胡琏被派往金门继续与被称为“金门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
十八国军曾经是国军的英雄。淞沪会战期间,与日军进行了拉锯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十八军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也屡立战功,给共产党人制造了很多障碍。但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共第二次内战,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十八军几乎全军覆没,只保留了十九个师和少数骑兵团。
第七十四军,抗战期间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两度被解放军歼灭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军改组为74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中最有才华的部队之一。在历任大副中,最著名的是王和张。
74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最令日军畏惧的一支。日军也给小名“三五军”,因为51师,57师及其下的58师都以5开头。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王牌军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两次被歼灭。
第一次是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包围,经过四天的激战,全军覆没。时任大副的张自杀身亡。还有一种说法是他被解放军打死了。
孟良崮战役后,74军全军覆没,除了装备差的三个团。但事后国民政府重建了以剩余三个团为主力的74军。但是新建的74军没有以前强大了。后来,在最后一位大副老关颖的领导下,它被人民解放军打败了。撤退到福建平潭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可以成军,就编入了73军。74军,曾经的王牌师,刚刚成为历史。
“王牌军摇篮”第五军,五大主力里最经打的
第五军是国军最早的现代军队。曾被誉为“铁马大师”。它还有另一个绰号“帝国军的摇篮”。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新六军,就是在新编的第二十二师的基础上诞生的。
第五军最著名的统帅是杜,他率领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为中国抗日战争开辟了一个域外战场。A
然而淮海战役开始后,五军的末日已经不远了。在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夹击下,第五军被打得灰飞烟灭,第一司令杜被俘。而此时国军剩下的四大主力已经成为历史,所以第五军虽然被打败了,但却是五大主力中被打败最多的。
新一军和新六军,脱胎于远征军,折戟于东北
新一军和新六军都是由“铁马大师”五军诞生的,他们的指挥官孙立人和廖耀祥也参加了对缅甸的远征。内战开始后,两大主力被蒋介石派往东北“交匪”,却在这里遇到了对手。
经过多年激战,新一军、新六军主力在辽宁锦州黑山县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新四军军长廖耀祥、新一军副军长文小山等高级将领被俘,新一军军长潘玉昆成功逃脱。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五大主力军官大多出生在黄埔军校,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有经验的名将。五大主力装备精良,却在解放军炮火下全军覆没。可见,国军的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