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纽约时报双语网)
欧洲时报:许多欧洲国家“启封”中国人谨慎复工
中新网5月6日电据《欧洲时报》汇编报道,经过数十年的封锁,欧洲国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疏通”浪潮。
5月2日,
在马德里乌塞拉区的唐人街,几家食品店和中国超市已经恢复运营,给以前荒芜的市中心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商人除了按照西班牙政府的规定向顾客提供一次性消毒液和手套外,还采取了一些额外的防疫措施,比如在顾客进入前对其进行体温检测,要求员工穿戴全套防护服、口罩和手套,最多允许6名顾客同时进入。
当地中国商人表示,他们采取如此谨慎的措施是因为他们“将公共卫生安全置于商业利益之前”。疫情来袭,华商的店铺首当其冲,但并未气馁。中国商人表示:“过去的六周非常艰难,但我们非常强大,我们将会恢复。”
5月4日,住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半夏早早起床。将近两个月后,她第一次喝了咖啡店新煮的咖啡。她忍不住在门口拍照。这一天,意大利餐馆和咖啡店再次营业,但只允许外卖和外卖,不允许用餐。人们不再受“离家200米”活动范围的限制,可以外出探亲,在公园散步。“看到商铺准备开工,城市人口又开始增加,有点感动。”半夏说。
意大利华商主要从事餐饮、旅游和服装纺织行业。疫情期间,半夏住处周边只有两家中餐馆提供外卖服务。开封后,她希望更多的中餐馆重新开业,让她在日常饮食上有更多的选择。目前,她经常点菜的一家中餐厅采用“非接触式”送餐方式,将食物放在楼下,通过微信通知她下楼取餐,然后通过微信支付餐费。老板说这是为了保证员工和客户双方的安全。
在防疫“示范镇”普拉托,主要从事纺织行业的华商对5月4日复工持谨慎态度,但同意恢复部分运营,如维修纺织材料和设备等。“秋冬订单可能接踵而来,对企业恢复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疫情影响,华商面临严峻形势,但我们仍要保持乐观。”欧洲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成员洛伦佐王说。
奥地利是较早开始实施社会隔离措施的欧洲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疏通”的群体。从5月1日起,奥地利人不再受“家庭秩序”的限制,可以自由外出。“启封”的第一天,“糟蹋”奥地利人出去大量郊游购物,在冰淇淋店门前排起了长队。
佩妮是一名在奥地利从事文职工作的中国居民,目前仍在家中工作,预计5月中旬回到办公室。到时候咖啡馆、餐厅也会恢复营业,但她平日喜欢在外吃饭,不打算去。“作为消费者,我不会主动去餐厅吃饭,而是考虑带外卖或者点餐。但如果朋友邀请,他还是会考虑,或者劝朋友尽量避免聚会。”
回去工作后,之前一直坐地铁上班的裴妮,打算改骑自行车出行。“我发现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可能与人保持距离。虽然都戴着口罩,但还是不安全。所以我尽量选择自行车避开公交,也是为了身边其他同事的安全。”
在从未真正被“封杀”的瑞典,阻止中国董妮人重返工作岗位的不是政府的限制性措施,而是疫情带来的环境剧变。由于从事旅游业,他对旅游业的复苏前景感到“悲观”,所以他也是如此
他说:“我真的对在瑞典生存没有任何担忧。即使失业,也能拿到之前收入的80%。没什么是最大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型为现场购物,“主要做一些北欧的保健品。”
在他看来,这种“线下到线上”的复工方式不仅会在华人社区中流行,而且会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每个因为这次疫情有条件有能力上线的人,肯定都会上线。”
德国劳工部长休伯特海尔(Huberts Haier)最近表示:“疫情让人们看到,在家里可以做很多工作。”
也有一些员工更愿意回办公室。一位德国华人博主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家庭办公室。如果有选择,我宁愿开车去办公室半个小时。坐在办公室的时候,好像更努力了。”(唐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