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卓越
在去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当时,“工匠精神”一词很快流行起来。那么,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呢?工匠精神在现代金融业是如何体现的?关于这些问题,《天府早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产品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金忠教授,他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应用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现代金融业需要“工匠精神”。
持续改进是指使产品和服务适应市场,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即提供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只有到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被称为“匠人”。
对于匠人精神,王晋中指出,从这四个字的分裂来看,“工”就是加工和做工,主要
王晋中说“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钟表匠的例子中看出来。瑞士钟表匠精心打磨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考和理念。在工匠眼里,除了品质的精益求精,制作的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什么都没有。正是有了这种敬业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才享誉全球,畅销全球,成为经典。
服务客户,金融创新需要手艺
手艺如何体现在金融行业?对此,王晋中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服务客户第一的精神。这三点都符合金融业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首先,金融行业同质化,难以体现差异化。只有通过创新追求卓越,才能脱颖而出。通过金融工程技术,不流动的东西可以流动,不安全的东西变得安全,不完美的东西变得完美。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
“精益求精”是指使产品和服务更适合市场,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实现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王晋中表示,这种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对于金融机构开拓市场、增强客户粘性具有重要作用。
”至于客户至上的精神,其意义对于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来说不言而喻。”王晋中指出,传统金融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金融机构要在新形势下保持竞争力,必须改变只服务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做法,把客户和市场作为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寻找新的业务基础和发展空间,如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普惠金融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之上的。
金融学院新媒体中心
美国编辑: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