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不要让任性成为习惯,任性的孩子可以这样处理!
孩子要什么,你就得给他什么;如果他不给,他会哭,会在地上打滚,甚至会抢自己的身体,直到你满足他。
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孩子怎么了。一旦任性,我就无能为力了。
照这样下去,长大了怎么得?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任性——
他觉得自己很重要
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想通过尝试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通过乱扔东西,他知道妈妈会生气;通过大惊小怪,他可以察觉到他的父母非常紧张。
孩子很在意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地位。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关注他。
如果他哭和滚最有效,他会反复使用。
怎么办?
不要总等到孩子任性了才想到怎么处理他,关注他。而是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关注他,表扬他,愿意花时间满足他合理的要求。
如果你太忙,可以在孩子问之前先问一下,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少一点负罪感。
另外,你可以有意识地了解孩子的一些心理特征。
比如,孩子从两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开始,就进入了“第一消极期”,什么事都喜欢说“不”,表现出头疼和任性。
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有一个稳定期。
但是到了4岁左右,孩子就会进入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定,脾气不好……各种任性的行为重新出现。
当你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在“反抗期”面对他们的任性就不会太紧张了。
当然也不能太迁就,太放任。如果过度纵容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会过度膨胀,表现出极度的任性。
他在寻找你的底线
每次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你一开始就反对,他就威胁要哭。
他哭的时候,你心软了,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么点小事让他心烦,最后你又屈服了。
所以,他知道只要他哭了,你就会妥协。
怎么办?
你一再的“让步”会让你的孩子更加任性。
你要以明确的态度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坚持自己的原则,让他知道你说的是真心话。
当孩子因为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的时候,你不要去理会他,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苦恼或者妥协,甚至不要和他讨价还价。你可以暂时离开他。
当孩子发现自己被忽视的时候,会觉得很无聊,会屈服。
他在看样学样
他可能见过其他孩子因为哭而得到糖果或漂亮的玩具,或者在争夺玩具时,成年人把玩具给哭得厉害的人。
于是他开始模仿,如果成功了,他就继续用这种方法,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怎么办?
当你看到其他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应该告诉他们这样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
培养他用文字表达意愿的习惯,引导他与人交流。
另外,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让孩子认识到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适当惩罚也是必要的。3 ~ 5岁的孩子已经学到了很多道理。当单纯的正面教育无法奏效时,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比如孩子任性,吃的不好,不用白费口舌,晚饭时间过后就把饭拿走。
不要担心饥饿的孩子。不吃两餐不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相反的教育会抵消正确的教育效果,往往会让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庭成员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