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过程审核的时机)
所有从事质量工作的人都知道,新版《ISO 9001:2015》强调过程方法的作用,将原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改为七项,其中重大变化是将“管理的系统方法”合并为“过程方法”,实质上对过程方法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
2015版标准更注重通过过程方法保证系统运行效果,鼓励企业通过过程方法将自身的运行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将所有体系整合为一个协同的过程体系,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实验室能力认证的一般要求已经修订,并发布了新版本的ISO/IEC :2017。总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引用了ISO 9001的大量管理思想和内容。也是因为ISO 9001确立了过程管理的核心理念,正在从要素管理走向过程管理。
早在强调过程方法的新版标准发布前,就有认证机构对基于过程方法的审核进行了讨论和尝试,但实际情况是基于标准条款的审核在今天仍然是主流。原因是什么?
条款审核VS过程审核
条款审核顾名思义,是按照ISO 9001的标准要求,结合被审核方的部门职能分布,以条款为主线,在相应职能部门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过程审计是指以组织的实际运行过程为审计主线,遵循系统化、相互关联的审计模式,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和风险管理进行系统评价的审计方法。
分析对比两者,见下表:
流程审核的障碍
除了认证审核,符合标准的组织还必须自行进行内部审核。如果
1,条款审核直观简洁,审核人和被审核人都会节省时间;
2.没有有效的支持工具将术语与过程相关联,这使得识别过程和建立与标准需求的关系变得困难。
通常,组织通过实施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会形成“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或类似文件,以反映标准条款与职能部门的对应关系。(下图)
便于各职能部门形成内部审核检查表。(下图)
识别一个组织的流程,并在流程和标准条款之间形成对应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首先,一个组织中流程的数量通常大于职能部门的数量;其次,流程不仅要与条款相关联,还要与职能部门相关联。术语是主线,但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部门-条款),流程是流程之间的一对多关系(流程-部门-条款)。因此,与条款审计相比,过程审计并不容易。
实验室内部审核的选择
具体到检测实验室,采用过程审核的方式会不会难度更小?答案是肯定的。与生产企业相比,检测实验室流程相对较少且简单,主要业务流程集中在实验室,减少了流程审核频繁过渡的时间消耗。
更重要的是,新一代LIMS配备了专业的内部审计和管理评价模块。内部审核模块完全支持过程审核的要求。流程审核时,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生成流程、部门、术语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有了这个有效的工具,流程审计不再困难。当然也支持条款审核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无纸化的高效管理。
标准系统选择
关联设置
内部审核清单
内部审核计划
不符合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