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物理(跟我学唱歌)
物理初中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摩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班二年级一班
1、能力和知识基础
二年级一班是一个重点班,整体水平高,知识和能力好,基础,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批评他人的意见。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对摩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仍有相当模糊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并逐渐成熟,学生行动积极自觉,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迅速增长。感知的心理素质日趋成熟,感知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越来越明显。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滑动摩擦,知道哪些因素与滑动摩擦有关,了解摩擦的应用,知道如何增加有益的摩擦,减少有害的摩擦。
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我们采用了问题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施
首先,确定团队规模和合作空间。这项合作研究是在物理实验室进行的。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常用材料的使用,小组由4人组成,初三(1)班65人,其中一组5人。
第二,准备教案,促进学生的相互依赖。
1、材料的相互依赖,全组共用一套实验设备。(一个弹簧秤、3-4个木块、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等学生实验用具)
2.目标的相互依赖性。小组成员分享一份实验报告,并要求填写实验结论。如果结论不一致,小组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讨论。
3.分配责任。除了参与讨论和学习,团队成员还应该承担另一项责任,帮助其他团队成员更有效地合作。这些职责包括(1)组织者(确保整个小组实验顺利进行,不会对其他小组造成噪音影响)(2)理解测试者(确保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解释如何有条不紊地得到某个答案或结论)(3)综合总结者(重复整个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4)记录者(填写实验报告)
第三,布置课前任务
1、教师明确滑动摩擦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并提问:
滑动摩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小组课后讨论并记录结果。在实验中,主要有以下猜测:
(1)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2)可能与接触面大小有关?
(3)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4)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5)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解释猜测的原因,并讨论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方法。
为了保证小组的有效性,明确分工:
1号组织了这个小组的活动
2号负责简要记录团队成员的发言和贡献
第三视察队成员对结论的掌握
记录4中的讨论结果
3.老师讲解了本次活动成功的标准:猜想合理,验证方法有说服力,可行。不一定和课本一致。
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讨论结果,并验证所需设备。如果实验室不能提供这种设备,他们可以选择其他替代设备。上课前,他们应该向学生解释,学生可以带自己的设备。
教学过程
1.老师课后检查讨论结果,随机抽查2-3名不同组的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的结论和理由。老师给学生打分,并记录在他们小组的成绩评估中。
注意:为了保证公平,我让学生把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板上,放在讲台桌子上的一个小盒子里。每次抽查的学生名单都是老师从小盒子里随机抽取的。
2.以第一个问题为例,老师演示了如何验证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度有关时,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使压力相等、接触面积相位等。只有在确定了这些因素之后,讨论的结果才是相关的。)老师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保持物体匀速运动。
3.小组验证猜测结果,教师监督观察学生行为。
4.每组报告实验结果:
结论一:滑动摩擦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结论:滑动摩擦与表面粗糙度有关,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结论:滑动摩擦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越大。
老师注:由于学生拉木块时不一定匀速,数据有一定偏差。
第三,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合作
1.收尾工作: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2.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数量:课本后的练习
3.评估团队的合作效果:团队总结本次合作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下次需要改进的措施。
4.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更多教育资讯和免费课程,请关注贾个人网站学贾公众微信号:“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