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畅读(不要畅读模式)
作者/张帅编辑/冯(本文原发表于《创业人》杂志原标题《VIVA:新媒体的无线终结者——专访北京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OO王洁明》)
就手机杂志作为一种形式而言,VIVA是国内最大的公司,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在内容和渠道上构成了壁垒。
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VIVA新媒体创业公司正在讨论决定其命运的转型。当时只有诺基亚的塞班平台跑遍全球(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知道VIVA的资质有多大)。智能手机远不能预测井喷现象出现时的情况。VIVA面对着一个叉子,一个看起来扁平而清晰,另一个看起来未知而模糊。
幸运的是,VIVA赢了赌注。正是这一决定,使得VIVA更早地抓住了智能手机应用的爆炸趋势,成为安装在更多智能手机上的必需品,从而更早地抢占了这一市场,更不用说在当下风起云涌的移动阅读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VIVA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移动阅读”。它不同于流行的“新闻门户”信息消费应用,它以“杂志”为载体,还原和整合读者碎片化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媒体传播平台和品牌推广渠道。所以在《创业人》采访王洁明的时候,似乎完全没有关注到移动阅读的几个“大佬”,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5000万用户,不包括运营商和自有业务,其他移动阅读应用都没有。我们是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当年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复存在。”
这几乎可以从VIVA的年会上看出来。自从年会形式改变后,原本被称为“技术屋”的团队成员,变成了时尚大片中的现代男女。王洁明要求参加年会的每个人都穿礼服,走红毯。地点通常在酒店,演出人员会被专业的造型师弄得眼花缭乱。这是王洁明作为“媒体人”所要求的“时尚感”,而不是“技术宅”的“木感”。
“对移动互联网和媒体行业的理解让我们与众不同。其他人做移动阅读,我们做移动阅读的一个媒介。”
从形式和内容来看,VIVA可以算是与所谓的“移动阅读”定位划清了界限。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早些时候,VIVA只是一家初创公司,十几个人在一个小房子里存钱,做一些未来不确定的手机业务。VIVA就这样走过了他的“三年”,到现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三次蜕变。
从手机业务到手机视频再到手机杂志。虽然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决定,但前进的趋势不可阻挡。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的趋势,准备了“免费”和“收费”模式。近期,VIVA将迎来第四次转型,并于8月宣布第二轮融资。
频道为王
“就手机杂志这一形式而言,Viva是中国最大的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内容和渠道构成了壁垒。”
VIVA的渠道覆盖了所有手机操作系统,包括安卓、iOS、黑莓、全新WindowsPhone7,以及三星自己的bada,而80%的国产品牌手机几乎都预装了VIVA软件。
“除了自己的客户端和WAP在线,我们已经将所有合作内容提供商分发给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在这三家运营商中,我们在移动杂志上与他们合作。除了提供内容,360、豌豆荚、中国移动的美美店、中国联通的wostore也是最大的移动杂志合作伙伴。在另一个渠道,我们把杂志的所有内容打包,以自己的格式分发给所有运营商渠道,做了一个版本的收费“
VIVA的盈利模式比较健全:签订版权合作协议后,VIVA是整版内容,然后再分广告收入;或者收费频道的杂志。 付费出版物和免费广告;目前,VIVA已经将这项技术出口到国外,包括印度和日本。
内容为王
VIVA以“一本杂志”的形式,将电视节目形式变为移动阅读内容进行跨界传播。
王洁明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客户告诉他用VIVA下载了300本杂志。王洁明对此感到惊讶:“尽管是碎片化时代,用户仍然喜欢一次拥有一本杂志,我们遵循用户可以在线下载的理念。下载量是网上看的四倍,说明我们和那些新闻阅读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门户新闻消费。”
其实VIVA的用户阅读体验高峰出现在每晚10点以后,平均阅读量停留在40分钟左右,随机点击几次的用户也算在内,需要20多分钟。
VIVA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为你提供了相对深度的阅读。“VIVA绝对是想看杂志的无线终端的首选。我们将坚定地在这一细分杂志中定位自己。”王说:“我们不同于纯粹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更注重媒体。我们属于新媒体公司,是通过最大的终端渠道互联网传播内容的媒体平台。”
⊙ 以上内容版权归微信公众平台「iNews新知科技 By 冯先生失眠中」所有,如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