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小学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哪些要素)

小学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哪些要素)

郝景华教授|解读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附视频)

义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郝景华教授)

义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综述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一)科学教育改革的历史演变

斯潘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二)21世纪之交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1.中国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传承、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和务实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点。

2.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或学习领域)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关键性成就,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3.学术质量评价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学业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

(1)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理科班(2017年秋)

(二)增加了对科学素养的描述

(3)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新的维度——“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4)内容标准增加了新的字段——“技术与工程”

强调科学“大概念”

(6)按年安排进修

三.解读课程标准的修订

第一部分前言

科学素养的内涵描述、PISA科学素养评价框架、美国科学“学科素养”的构成与命名。

课程的性质

1.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基础课。

2.小学理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3.小学理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

1.对所有学生

2.倡导探究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1.分为1-2级、3-4级、5-6级三个阶段。

2.四个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3.四个领域十八大概念分解成75个具体概念。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业、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子目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

(1)领域: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技术和工程

(二)大概念的解读

1.什么是大概念?

2.为什么要强调大的概念?

3.大概念怎么选?

(3)核心概念的选择标准:科学概念和与科学相关的概念

材料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

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图

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

技术与工程领域知识结构图

(4)学习进阶

1.什么是知识秩序?

2.什么是心理秩序?

(五)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3059.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