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翔领驭(志翔领驭MR20)
打造“智慧体系”甘肃医药企业规模十年增长十倍。
内容
十年前是1亿多元,现在接近20亿元;成立之初,只有30多名员工,现在已经增加到300多名。该企业为国药控股甘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也是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在甘肃唯一的省级子公司。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日,国药甘肃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宗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图为公司总经理方宗仁与解放军第940医院职工交流医院药房现代物流延伸服务。(数据图)
得益于央企市场化管理的优势,公司在2013年明确了战略目标,既要做大规模,又要做行业差异化,重点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能供应链管理平台”。
方宗仁说:“这在当时的行业里做得不多。现在我们的内外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成绩都是在线完成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通过新技术联系在一起,包括与政府监管机构的联系。目前整个行业只有我们一家。”
2018年底,公司提出打造数字化企业,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做出数字化样板项目。其实就是为医药配送企业打造一个“智能商业操作系统”,将传统医药配送企业改造升级为现代医药配送企业。
目前,公司打造的数字操作系统已经在国内多家公司得到应用。系统中除了宁夏、青海、新疆等公司,陕西等行业的很多其他公司也在使用。
方宗仁表示,公司下一步目标是在未来七八年内打造100亿元规模。目前,在兰州高新区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努力解决在中心建立现代物流用地的问题,届时,药品将从仓库提货,送达兰州的医疗机构,大部分将力争在一小时内满足客户需求。
图为业内知名企业管理者与国药控股甘肃公司就数字化企业与组织创新进行专题研讨。(数据图)业务场景的互联网化。
作为一家综合性医药分销企业,以往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想要了解公司内部流通信息,需要先与销售人员联系,销售人员也需要与上级联系。
“我们在2015年前后完全开放内部系统后,内部组织完全透明。”公司供应链管理部主任张贤海表示,公司会将这些呈现给上下游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公司内部的流转情况以及各部门的配合情况,相当于先将公司整体数据放到网上,再移动到整个供应链上展示给合作伙伴,从而实现高效协同。
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公司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而且仓库和发货都可以在网上看到。从货架到仓库的各个节点的信息管控,包括发货和客户收货,都是在线的,通过平台即时知道销售前端缺什么药。
张贤海表示,所有数据上线后,信息可以自动传输,进一步匹配,从而实现整个公司的无缝连接。
公司数字生态全景。(数据图)大胆尝试组织创新。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公司在组织创新的驱动下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微型组织,旨在压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打造平台型企业。
例如,该公司行政和运营总监张亚兰说
组织创新允许公司在原有的销售部门取消所有的中间管理层级,只设计一个管理层级,而微观组织由3到5人组成,可以灵活独立工作,遇到问题有决策权,相当于公司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赋能赋能。
同时,微观组织的领导人是自由选举的,可以动态调整。这种机制不仅让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也让客户的满意度越来越提升
“公司要真正发挥优秀人才的价值。”张亚兰说:“去年,我们进一步延伸了这个基础,即微观组织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当他们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时,他们将在年底享有与股东类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