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数学也应该进行调整,以评估2018年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计划的变化
在此之前,霍星先生解读了2018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化学、物理课程调整方案,相信这些课程的调整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数学课程计划的调整。
一、新高考方案特点
根据全国高考改革的意见,新一轮的高中数学高考有三个主要特点。.
1.在“33”高考模式下,语文、数学、外语是必须考的“3”科。
2.文理不分科目,所有学生考同样的数学试卷。
3.所有学生都要参加“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二、新课程方案变化
1.普通高中课程计划(2017年版)设定了高中数学课程
2.选修课分类
A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其中微积分2.5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2学分,概率与统计1.5学分。适合对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感兴趣的同学。
B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应用统计学与模型,其中微积分2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1学分、应用统计学2学分、模型1学分。针对有兴趣学习经济学、社会学(如数理经济学、社会学等)的学生。)和一些理工科专业(如化学、生物、机械等。).
C类课程包括三个题目:初步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每个2学分。对于有兴趣学习人文学科(如语言、历史等)的同学。).
D类课程包括美与数学、音乐中的数学、美术中的数学、体育中的数学四个题目,每个题目1学分。适合对体育和艺术(包括音乐和艺术)感兴趣的同学。
e班课程包括视野开阔、日常生活、地方特色的数学课程,以及大学预科数学课程。大学数学的预科包括三个题目:微积分,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各6学分。
3.课程定位
必修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基础。是高中毕业后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必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课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华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三、新课程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础”)
发现、询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简称“四大能力”)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简称“六核心素养”)
兴趣、自信、学习习惯、独立学习能力、敢于质疑能力、善于思考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四、2018级数学课程
根据新高考的特点、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新教材尚未使用的情况,我们对2018级学生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进行了调整。
在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必修系列选修系列2)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必修内容144课时(高中阶段)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144
相关学科的教师要将调整方案的内容与普通高中课程的新方案、新标准,尤其是我省2009年公布的各学科教学要求结合起来,确保教师对调整方案形成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保证课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思考和使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调整,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要充分深入地了解普通高中现行大纲、现行标准、新大纲、新标准所包含的改革思路和价值取向;
第二,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经验和操作的机会,坚持克服应试教育的偏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道德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