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补习_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要求
二年级数学第一册电子教材系。
网上图文传递愿意为义务教育做贡献。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知道厘米的长度,1厘米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少的物体,以厘米为单位;用尺子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知道米的长度,大约一米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长量的物体通常用米来计量;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为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点:它是直的,可以测量长度;会用尺子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限于整厘米和米);根据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照给定的长度(只有整厘米)画一条线段。
5、解决问题:估计物体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限于厘米和米)。
2100以内的加减
加法:
相同的数字是对齐的,从每个数字开始,当每个数字超过十位时,十个数字中会加上一个。注意一位数字输入一位后,计算十位数字时不要加。
1、不携带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
相同的数字对齐方式,从数字减少开始,如果数字不够,十位数字将被借用为十。注意十个人借一个之后,千万不要在十个人的计算中失去。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
没有括号,一纵算,有括号,分两步算,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忘了进退。
1.无括号:连续加法;持续还原;加减。
2.有括号:括号在最后两个数字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图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或少)的问题。
2.通过连贯的思维解决两个连续的问题。
对三角形的初步理解
一、认识角
1.角度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直的)
2.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发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度无关。
3.角点的绘制方法:(1)确定顶点。(2)从这一点画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当成直角时,将画出的边与直角边对齐,并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正确的角度:它的特点。
2.理解锐角和钝角: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直角。
3.三角尺会用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将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的角的顶点重叠,然后将直角的一边与被比较的角的一边重叠,最后将直角的另一边与被比较的角的另一边进行比较。
4.画直角,锐角,钝角。
三、解决问题。
4表中的乘法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思是:通过乘法计算几个和。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乘积
二、1-9的乘法口诀:记住了这个公式,并通过口知道了乘法公式。
1、添加公式。
2.根据公式写出乘法公式,根据图片写出乘法公式。
三、解决问题。
1.知道每一个的数和数,找出总数。每个数量数量=总数。
2.加减乘除比较解决问题:有多少?
理解题意,认真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同单位相加,不同单位相乘。
3.乘法、加法、减法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测方向选择不同的解。先乘,再加减。
5观察物体
1.从dif中识别简单物体的形状
2.确定从不同位置(前部、左侧、顶部)看到的简单几何形状。
3.通过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6知道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分”:"s 1分钟时间的长度,知道钟面上的分针周是1分钟,走一个大箱子是5分钟,知道1小时=60分钟;
2、认识几时几分:会辨认、阅读和书写几分钟,以及半小时、片刻等等。时针指几分钟的时候会乘以五,乘积就是几分钟。
3、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