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物理会考公式(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2020)

物理会考公式(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2020)

高中物理考试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所有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们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1)运动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每个物体都有惯性。

(3)无力物体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但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发现的。它告诉人们另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运用人们的逻辑思维,可以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影响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人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它。

(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ma

(1)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f=ma是力,ma是力的作用,要特别注意的是,ma不能视为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瞬时效应相对应,力变化时加速度变化,力去掉时加速度变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应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和=ma,F-和是向量,ma也是向量,ma和F-和总是方向相同。F-sum可以合成分解,ma也可以合成分解。

(4)两种类型:知道应力和寻求运动;知道运动,找到应力;中间那座桥是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而且总是同时产生和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是性质相同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有作用,不能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加速度,说明物体超重。超重物体的压力N(或支撑面上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 ma。

(2)减重:物体有向下加速度,说明物体在减重。失重状态下物体的压力N(或外挂物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当a=g,N=0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理解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无论物体是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本身的重力不变,但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商店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超重或失重与物体速度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和“减速”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是失重状态。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重力引起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闭锁、平衡失效、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压力等。

7、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用积分法计算加速度,用隔离法计算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401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