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纪念白求恩这课的生字的拼音)
七年级,第一册
七年级,第二册,语文单元1,知识整理
1,文本内容整理
《邓稼先》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而是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为基础,以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50年来朋友们的深情,用感性的语言介绍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古文、诗词、电报等。但主题集中: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自立。
《说和做——记闻一多老师言行片段》不是传记,但它讲述了闻一多的主要故事,展示了他的高尚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我写了闻一多是如何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献身于学习的。他不怕吃苦,忘了吃饭睡觉。十多年后,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重点展现闻一多作为“杰出学者”的一面。下半年,闻一多参加示威游行、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显示了他宁愿为民主和反独裁付出生命代价的高尚人格。尽量表现出闻一多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