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北京职业高中学校排名)
余儿童教育的遗憾与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转型
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有一所新东方学校。
1993年于创办新东方时,正式名称为“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如今,“私立新东方学校”遍布北京。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这些“私立新东方学校”不是学校,而是培训机构。
另一方面,昌平区的新东方学校是学校,因为是全日制学校,从学前班到高三是13年制。
此前,这所新东方学校的名字是——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今天这个学校叫——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
2010年,新东方创办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自然是为了进入国际学校领域。然而,新东方“培训机构”的基因显然制约了新东方“国际学校”的发展,以至于连余都对新东方“国际学校”失去了信心。
事实上,在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项目和教学产品自行其是的情况并不少见。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本应进入“自我毁灭”阶段:一方面,余洪敏从未站出来为新东方“国际学校”代言;另一方面,余并不打算再投资新东方国际学校。
然而,在昨日的腾讯北京国际择校展上,俞首次成为新东方国际学校的平台。但他站在的是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平台,而不是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或许,在余眼里,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和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虽然同处一个校区,却是完全不同的学校。
余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学校名称由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改为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而是他为新东方国际学校找到了新的校长,——高伟。余称她为“你力所不及的合作者”,是国内外学校领域的“十佳八强校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高伟从事国际教育20多年,参与并主持了北京三所私立国际双语学校的成立。作为我国民办国际双语教育的先驱和实践者,高伟在学校创建、课程建设、资源整合、跨文化传播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随着高伟的加盟,俞洪敏加大了对新东方国际学校的投资,并对其体育馆、游泳池和教学楼进行了改造.现在,“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校园环境可以排在北京前五名”。
余非常看重高伟,除了深厚的国际教育背景外,她还倡导“创新型双语学校的教学方法”。余虽然有“留学教父”的美誉,但对子女的教育却有些“遗憾”,即“遗憾自己的孩子是在国外长大的”,以至于“在文化上与故土疏远,难以融入国内团队”。
在“腾讯北京国际择校展”上,于在谈到“培养怎样的孩子家长”时,首先强调的是“留住孩子的文化根”。儿童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深刻理解;第二,对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深刻理解。
余的观点其实是对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办学特色的“背书”。
此前,高伟在《中国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双语教育》做了演讲。她说,中国的国际学校曾经只注重纯英语教学,忽视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事实上,国际学校95%的学生都是中国学生。因此,国际学校的双语教育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高伟说,6到12岁是语言的关键期,习得的语言会变成母语或者接近母语。之后中学阶段需要加强和提升母语认知;中学毕业,语文学习还没有结束。所以不建议中国学生高中阶段出国留学。
在这个前提下,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一方面需要参考母语的学习规律,另一方面需要按照英语的语言规律来学习。这是国际双语学校需要发挥的优势。
在高伟看来,双语教育的实施在于认同。学生积累自己的母语文化越丰富,他们的第二语言水平就可以越高,他们可以与第二语言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获得更高的尊重。其次,课程整合。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中西结合和均衡发展形成的。当然,老师的支持,家庭的参与,先进的学习等因素也很重要。
高伟入职后,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在初高中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和学前班,形成了提供13年一贯制的国际双语教育。同时,为12年级学生设立了“余留学奖学金”。
目前,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引进了国际权威、公认的国际课程体系,与国家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融合中西的国际双语课程体系。同时整合并延续了新东方在语言教学和继续教育规划方面的系统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余洪敏对儿童教育的“遗憾”促成了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转型。同时,出于对高伟的信任,新东方势必会在新东方双语国际学校投入更多的优势资源,最终打造出余喜欢的国际学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