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初一地理期中复习_初一地理期中测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初一地理期中复习_初一地理期中测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第一册期中考试必须有考点做后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绕地球航行。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最大周长4万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2.纬纱和经纱

(1)纬线: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纬度线长度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度圈。

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度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脉等长。

3.经纬度

纬度变化规律:从赤道(0纬度)向南北极递增;最大纬度是90度,在南极和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北半球在赤道以北,南半球在赤道以南。

经度的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0子午线)往西向东180递增。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称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称为西经,用“w”表示。

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 W至160 E以西属于西半球(大于20 W或大于160 E);20 W至160 E以东属于东半球(小于20 W或小于160 E)

4.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自转)

地球的轴绕着什么转

从西向东的方向

周期约为24小时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公转)

让太阳围绕什么转

从西向东的方向

周期为一年

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相反(春季——秋季;夏天——冬天)

地球表面有五个带:北带(66.5 n-90 n)、北温带(23.5 n-66.5 n)、热带(23.5 n-23.5 s)、南温带(23.5 s-66.5 s)和南寒带

寒冷地带:昼夜极端的热带地区:阳光直射

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端昼夜,季节变化明显

低纬度:0-30度;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度

从西向东翻转地球仪,从北极上方看时,地球仪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方看,地球顺时针转动。

5.地图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类型:线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

尺度大小判断:分母越小,分数越大,这是一个大尺度;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这是一个小尺度。

(4)比例尺大,表现范围小,表现内容详细(如东台市地图)

比例尺小,表现范围大,表现内容略多(如江苏省地图)

地面上某个地方的海拔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等高的点连成一条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可以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陆和海洋

1.海陆面积:海域面积71%,陆地面积29%。七分海,三分地。

2.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认识图P29图2.6七大洲四大洋,记得P26读物)

大陆名称

穿过重要的经纬线

位置特征

亚洲

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

东半球、南北半球热、暖、冷,三个纬度是低、中、高

欧洲

北极圈,0度经线

东半球处于温带,中高纬度

非洲

赤道,北回归线,0度经线

热带在东半球和南北半球占主导地位

大洋洲

南回归线

东半球,南半球,热带和温带

北美

北回归线,北极圈

在西半球和北半球,有热、暖、冷区,低、中、高纬度

南A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和欧洲海洋。

(亚洲面积最大,纬度最宽,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有最多的经度)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4.大陆边界:

亚欧边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非边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非边界:直布罗陀海峡。

注:七大洲四大洋

二、海陆变迁

1.世界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地图:六大板块和主要火山地震带地图)

2.一些地理现象可以用图中的板块运动方向来解释或预测:

喜马拉雅正在生长:喜马拉雅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

红海的面积正在扩大: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中海地区正在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预测:几千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海洋,地中海将消失,大西洋将超越太平洋。

3.在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带,地壳是活跃的,有许多火山和地震。

(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涞源通网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4612.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