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语文(如何把语文学好)
小学语文怎么学?
小学时期,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很散漫,以致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到了初中甚至大学,经常遇到写作问题就卡,突然后悔自己语文基础没打好。
既然语文那么重要,那么又如何学好语文呢?孩子到底该如何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呢?
小学语文教学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把握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并在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第一阶段
小学语文初级阶段(1-2年级),重点是汉语拼音、读写、听说、阅读和答题训练。
低年级学生处于7-8岁阶段,思维方式以具象为主。他们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依赖于物体或图像。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
1.借助图像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汉字。
2.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形象记忆、有趣记忆、情景记忆背诵课文。
4.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和简单的东西。
5.说话前通过思考,说出并写出完整的词、通顺的词、规范的词。
6.课后可以通过复习巩固知识。
第二阶段
小学语文中级(初三、初四)教学以中级的训练为主。通过对段的了解,段的实践,逐渐过渡到作文训练,此时的初三学生都是九到十岁。
从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的意图和目的逐渐发展,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
从汉语知识来看,学生学过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现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发现疑点,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对焦的方法。
2.学会查字典,通过发音顺序、偏旁部首、数笔画等方式来理解单词。
3.学会有序地观察事物。如“方位变化观察法”(按方位顺序观察)、“时移观察法”(按时间顺序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按事件情节发展顺序观察)、“移动改变环境观察法”(按地点移动顺序观察)。
4.学会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总分和思维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
5.学会用“句法抽象法”、“归纳法”、“主观法”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6.学会用“排序法”、“路标法”、“综合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第三阶段
小学语文高水平教学(五、六年级)以文章训练为主,在加强课文组织、层次、内容理解、课文结构训练的基础上,强调布局、规划文章的训练。
此时的学生,年龄已经到了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长期以来能够有效地感知事物,能够区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抽象思维,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
从学习方法来看,他们基本上已经学会并掌握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现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改进。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和特点。
2.学会用“提问法”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提问、解疑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
3.学会用“链接段落意思”、“寻找中心句法”、“审题”、“重点段落”、“课后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主题分析”、“关键段落分析”、“主要内容分析”、“寻找总结、概括、过渡或讨论等关键句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改进法”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让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系统、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