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后进生(后进生辅导档案)
老师让尖子生帮助差生公平吗?只有理性看待,才能赢得双赢
老师让“尖子生”带“差生”似乎是一种常见的不成文的传统,尤其是在小学,很多小学老师都喜欢这样做。
我们家孩子的经历
我女儿就是这样一个老师看中的“优秀学生”,因为她女儿是旅委、班委、班代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三年级开始,老师就指定了一个成绩倒数三名的女生让我女儿带着指导学习写作业,一直持续到五年级上学期,一直到初中学业压力加大才停止这种做法。
女儿放学回来,有时候会跟我们提起这些事情,帮同学做练习,批改错题,补习班,掌握知识点等。在谈论这些事情时,孩子并不表现出不耐烦和厌恶,而是会和我们分享她是如何做这些事情的。她总是带着责任感看待老师解释的工作。有时候,放学后她需要留在班上帮助同学,女儿总是无怨无悔。
因为最近几个月孩子们一直在冲刺初中的开学,女儿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我市民办初中前三名的录取通知书,取得了预期的成绩。我们和女儿聊到她辅导的学生,孩子告诉我们,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原来是倒数1-3,现在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
这种安排虽然占用了孩子的一些时间,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计划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我觉得是很值得的。
这种做法有哪些好处?
似乎让“尖子生”帮助“差生”占用了孩子的时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但是,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优点。
一、帮助“优等生”巩固知识
我们都知道“复习”和“练习”是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辅导“差生”,提供辅导的孩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了帮助“笨”学生掌握知识点,孩子会尽量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尖子生”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思考。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友爱之心
孩子没有多少功利心。只要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孩子总是愿意接受的。通过这种互相帮助的做法,尤其是让孩子设定一些目标,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很大的帮助。从我女儿的表现来看,这几年除了成绩名列前茅,孩子责任心也很强,学习上基本不需要督导。他们主动写作业看书,承担起帮助照顾弟弟的责任。他们还负责学校大队委员会、班纪委员会成员、班代表、学习小组组长的职责,与同学关系非常好,非常感谢老师。由于这些原因,孩子也获得了区级优秀学生的荣誉,我认为这与孩子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三、帮助“差等生”提升学习成绩,改善习惯
“尖子生”除了智商、天赋、家庭氛围之外,往往在自律、学习方法、心态、爱好等方面更有特点,心态也会更活跃。让“尖子生”帮助“差生”,可以在自律、学习方法等方面传授经验和技巧,也可以在心态上感染和激励孩子,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哪些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这种做法没有坏处就没有好处。教师在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一、“优等生”的意愿和家长的意愿
有些孩子比较关心自己,可能不愿意在这种事情上花费太多精力。另外,一些家长会对占用孩子时间帮助陌生人的做法产生抵触和反对,尤其是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孩子,担心会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分心,甚至被“差生”损害。所以老师在做这样的安排时,一定要充分征求孩子和家长的意愿,充分沟通。
二、“优等生”自制力和责任心
小学“尖子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父母逼着读书的,独立自主的意愿有限。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和纪律,他们容易出现懈怠和消极的问题。如果这样的孩子自制力不足,缺乏责任感,可能很难帮助到“差生”,甚至可能被拖累。
三、“差等生”的综合情况
而所谓的“差生”背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有些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够,或者从小到大没有及时培养阅读和学习的习惯和兴趣。对于这样的孩子,通常可以通过辅导和帮助来提升。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家庭环境、教养等原因,性格品行不好。这些孩子如果只给予学习指导,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慎重考虑。
我是元宝的爸爸,教育从业者,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育儿和教育知识!欢迎跟我来,留言咨询或讨论。没有我的授权,请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