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抽象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家长向老师反映,数学是一门很奇怪的学科,也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很头疼的问题,因为有一种“掉队”的现象。
什么是“落后”?随着孩子的不断深造,他们低年级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他们努力学习,但随着年级的上升,他们的成绩却落后了。
很多家长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的“数学思维”或“科学思维”不够好。所以随着年级的增加,科目难度的增加,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不可能掌握要领。
首先,数学思维强调一个很强的逻辑,就是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大部分理科生思维很快,对事物的本质把握也很快。因此,在解决问题时,科学思维被认为是最高效、最清晰、最适合的思维。
但数学是由大量抽象概念组成的学科。如果一个孩子脑子里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他就不能真正拥有和控制它们。而且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小学三年级之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很多题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计算能力;
但是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是不可能的。还需要逻辑能力,计算推理的推演,让很多逻辑能力不足的同学丢分;
到了初中,开始介绍几何。这个时候我需要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同学跑不了;
高中阶段,可能需要运用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技巧。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同学是做不到的。
这些不同时期的父母应该注意孩子什么?
父母首先要明白,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产生积极的成果,就必须注意自己是否有自己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说他们智商高不高,而是说他们是否有可能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
儿童思维模式的发展过程
01形象中的具体思维
儿童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思维基本上是形象中的具体思维。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语文是单词和句子,数学是加减乘除,都是认知工具。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养成更好的习惯,以便后续学习。
02抽象逻辑思维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个具体的、非常形象化的设计,而是进入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他的概念发展了。
什么是概念?是孩子观察、体验世界,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看在一起,用一种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建议:这时候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观察事物,让孩子写出异同来促进孩子观念的发展。
03体验性抽象思维
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是培养孩子体验性抽象思维的阶段。这时候家长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孩子数学成绩下降是因为好玩,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与孩子的思维有关。
事实上,孩子四年级数学成绩下降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发展状态。
推荐:这时候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策略,培养意志力。重点是培养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读——;点——澄清重点、重点、疑点;独立求解——;类比改——)。
04推理思维
初中是推理思维的发展阶段,整个初中的数学都在强化人的思维,即有与无的关系。
建议:这时候家长要培养孩子“有条件就有结论”的思维模式;如果没有条件,就不会有结论”,也就是训练因果关系。
05批判性思维
高中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阶段。高中思维帮助孩子解决好的和坏的问题。很多学科都加入了辩证唯物主义,让孩子学会识别一些问题。
逻辑知识,比如解题套路、方法、思路,也是现阶段理科学习的难点。
对于这类知识,需要逻辑理解,加深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多做题,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一般来说,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家长要注意孩子观念的发展。从小学知识的积累到中学“科学思维”的培养,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学习接受能力。
尊重孩子的发展阶段和一点点耐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