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如何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能否提问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关注我们
毛宝宝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往往会使用一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命令式语言。比如:别哭!走好!快来换!
命令式语言是结果导向的,即希望快速解决眼前的问题或麻烦。但命令式语言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效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导致孩子的激烈反抗。
分享一个案例:
一天,我最好朋友的女儿莉莉在房间里捣乱,她不得不把书架上的书、文具和其他东西搬到床上。
她妈妈告诉她不要动,说这会弄脏房间。
她不同意,于是继续搬迁,玩得很开心。
她开心地回应:“好的。”
结果过了很久,莉莉去玩积木也没收拾
让莉莉收拾,她拒绝了。
妈妈上阵
妈妈过来和莉莉交流:
说了半天,莉莉一直不肯听,说我没说,也没答应过。
爸爸上阵
各种赞,说她是个很棒的孩子,就能守信用,打扫房间。
这样的孩子,有什么办法让她“听话”起来呢?
那天我碰巧在他们家。
当时我走过去对5岁的莉莉说:
“莉莉,我一直很喜欢你。现在我想抱抱你,可以吗?”
她抬头看着我,不理我。
我说:“阿姨真想抱抱你。”。
她说“好吧”,但看起来很不情愿。
我想大家都知道。她猜想我必须和她讲道理。
另外,当我去接她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她的身体很僵硬。
我当时冲她笑了笑,然后走到房间外面说道:
“阿姨刚才听到你说的话了。莉莉现在心情很不好吧?”
她用力点头,然后很委屈地说:
“书太多了,我搬不完好久。”
我也用力点头:“嗯,我也有同感。”
然后我接着问:
她马上说道:
“我想睡在舒适的床上。然后我会清理,但是书太多了。我要收藏很久。我不想花这么多时间打扫卫生。我必须玩积木。”
爸爸在旁边说:“我可以帮忙。”
毛宝宝
为什么会这样?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命令往往会引起身体紧张,向大脑发出信号进行抵抗。当孩子听到命令式语言时,他得到的信息是:
那么,还有其他更好的交流方式吗,可以传达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期盼,同时还能帮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增强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我认为那就是“启发式提问”
什么是启发式问题?简单来说,“启发式提问”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提问方式。它体现了“教育”这个词的本意,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教育。词根的本意是启发、探索、引领,把隐藏的东西引导出来,变成现实。
我们先来看下面几个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为什么觉得这个小朋友在哭?
你能做些什么让她感觉好点?
当父母使用启发式问题时,这也意味着出于好奇和关心,他们想从心底里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启发式问题是放松的,它们告诉大脑去寻找答案。通过
“你认为为什么."、
“你觉得我们能怎么样."、
“你对此有何感想?”、
除了……还有……吗?"、
“如果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句型鼓励孩子观察和推理身边的事情,判断、选择和比较已知的经历。
例如:
两兄弟打架,母亲把他们分开了。
你们俩先冷静一下,然后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思考中立的态度)
宝贝,你现在需要做些什么,才不会耽误听故事的时间呢?(启发思考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父母有事商量,孩子要一直说下去或者发出别的声音。
爸爸妈妈有一些事情要商量,你可以做些什么让你在等待的时候不那么无聊呢?(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相信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
毛宝宝
1.态度:给孩子权利!(给孩子选择和力量。)
2.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凭什么?哪里?怎么?”具体一点(问为什么会有质疑孩子的语气。)
3.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信任孩子)
4.允许孩子“不知道”(这是孩子思考的开始)
5.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父母的耐心!)
启发式提问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感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