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儿童的思维(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儿童的思维(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儿童思维发展的大趋势

一般认为新生儿没有思维能力。思维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心理现象,始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儿童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

1.直觉行动思维

比如有的孩子会用间接的手段,比如把桌布拉近,或者用长杆勾住,让玩具放在桌布的远端。当孩子得到这种对行动的概括,其实就是得到了直观的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以直觉和行动的方式为主的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孩子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对事物没有一定的直觉感知,没有一定的行动,他们的思维就会停止或转移,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善变”。

如果没有娃娃,他们想不到抱着娃娃在娃娃屋打游戏。如果他们拿走娃娃,娃娃屋的游戏就结束了。如果你问这个年龄的孩子怎么把柜子上的娃娃拿下来,他往往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去拿。要求他们画画也是如此。他们往往边画边想,而不是边想边画。这些特征都是直觉行动思维的表现。

2.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不是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

比如孩子虽然会算5 ^ 2=7,但其实在算的时候并不分析合成抽象的数字,而是依靠脑海中重现的物理表征,比如5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者数手指算7。

再比如,当被问及儿童灯具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时,回答是:“都是白色的,很长。”

再比如,孩子拒绝叫比自己小的人叔叔阿姨,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叔叔阿姨和爸爸妈妈一样都是成年人,小的只能是弟弟妹妹。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思维。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知道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内部必然的联系。在抽象思维中,人们不是用外界的感性形象去动,而是用文字的形象,即概念去动。任何抽象思维都是在一个广义的抽象概念中完成的。

比如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追根溯源,问“为什么”,体现了孩子抽象逻辑思维的规律性联系。

4.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四个阶段段

第一阶段: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儿童来说,实物概念的内容基本上代表了他们所熟悉的一件或一些事情。比如:“什么是马?”回答:“就是它,大马”(指孩子见过的马)。

第二阶段: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指出一些物体的突出特征,尤其是功能特征,比如“一匹马拉一辆车”。

第三阶段:大班孩子可以指出某个物体的某些特征的总和,但仅限于熟悉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无法区分本质与非本质。比如:“马有头、有尾、有四只脚,能拉大车。”

第四阶段:有了正确的教育,大班的孩子就有可能掌握某种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比如“马是兽”、“马是动物”等。但这要看这些东西对孩子是否熟悉,孩子是否能掌握抽象概括所需的词汇。

成都师范学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7169.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