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泊头师芳学校怎么报名)
九个案例告诉你,原来的小学课程也可以这样
【编者按】在为期三天的“2015年全国小学拓展课程研讨会暨北京高等教育参与小学体育与美育发展”中,除了专家校长的主旨发言外,还汇集了一些生动的教学课程实例。茄子选了几个典型的课程案例与大家分享,看看原来的小学课程也能让位于!
1、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
语文和数学老师都没有,只有两个老师,负责全班所有科目的教学。不用准备书包。简单的书只有四本,学校的要求几乎就这么简单……中关村一个小型实用的“自我发展课程”,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清华附小把课程整合作为课堂效率的硬骨头和关键词,探索了学科内渗透整合、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淘汰整合三条整合路径。在这里,语文与英语,音乐与艺术,数学与科学,这些看似不同的学科,因为有着隐含的、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而走到了一起。
3、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从2.0形式(多元化课程)到3.0形式(自主课程)再到4.0形式(无国界课程),时嘉小学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培养了“和谐人”。他们设立了20多个专业教室和特殊活动场所,将教室划分为合理的功能区,并将教室变成了未来的“会议室”。
4、北京小学
春季的“节奏健身周”、夏季的“读书实践周”、秋季的“科技创意周”、冬季的“传统文化周”……北京小学的课程改革“不是改变学制,而是改变课程”。根据北京的自然特点,在“2121”课程中,北京市小学根据一年四季的特点设计了四次“1”实践活动。
5、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作为“全课程”教育实验改革的内容之一,亦庄实验小学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了“入门课”,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概念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主题鲜明的趣味单元,整合现有学科,把孩子的小学生活开得无影无踪,包括绘本、故事、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等等。
6、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
国际化是“草教育”的神圣使命。学校用一年时间开发了“地球探索课程”网络版。借助校园网进行自主招生,每十人参加一次主题相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国家限制,实现国际联合学习。学校开发了11步线上线下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
7、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
中学开设100门选修课供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在卢湾一中,孩子也享受着和中学生一样的“特殊待遇”。学校推出了“个性化课程”,让孩子可以从140多门全纳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钻”进另一个活动世界。
8、广东省深圳市滨海小学
每周一,滨海小学的墙上都挂满了家长,很多家长都来这里听“国旗下的课程”。“面对糖果的诱惑怎么办”“垃圾不会被骂进垃圾桶”“如何用正当手段赚20块钱”.为什么这些看似普通的内容如此吸引人?
9、广东省深圳市行知小学
行知小学综合素养课程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隐性课程,在课程中是隐形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这门课没有课时,也没有具体的老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显性课程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