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技巧(高中数学变态难题)
物理解题思路很简单,就是按照题目给出的条件顺序列出公式(表达式),然后同时求解,必然会得出最终结果。有了这种思维,就可以省去思考,直接做题。即使犯了错,也可以得到很多步骤,因为相关公式都是一一列出的。难点在于如何分析题目条件和人物。本文参考物理考试的考点,给出一些常见的技巧和方法:
一.物理常考的知识点
高考要考的主要物理知识有:力与运动,电路。
物体的运动主要有三种:直线运动、水平投掷运动和圆周运动。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轨迹、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加速度和应力特性。
一个物体上主要有六种力:重力、弹性、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考察了存在性、大小、方向、静态效应(物体变形的效应)、瞬时效应(F=ma)和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否做功、由谁做功、做多少功、正功还是负功)。
电路主要涉及欧姆定律、焦耳热、电容、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源属性(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电动势的大小、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决定,两端电压为端电压)等。
二.常用的解题技巧
1.正交分解法: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特殊值验证法:对于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择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推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选择。
期权替代或期权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期权,做出选择。
半定量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要做大量的推导和计算,但是写好相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主观假设导致错误的唯一途径,所以做选择题也要写物理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