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补课(小学补课一个月多少钱)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有多厉害?不要小看他,他可以让父母对教育完全失去信心。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引起39万人讨论。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心灰意冷地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无奈,并向网友求助。
她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但我对教育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没有具体的例子描述,更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无奈。
二年级在老师眼里是分水岭,但在家长眼里却是正常的学习阶段。题目还是简单的,可以自己动手,孩子的课业轻松不浪费精力。
但我不想。现实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孩子不会做简单的题。他们一学习就开始“磨洋工”,说几句话就顶嘴。小小年纪就没救了吗?
然后,很多家长又会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甚至中途辍学,最后过着平庸的生活,进一步质疑自己的教育能力。
但如果你能停下来想一想,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在竞争环境的影响下,过于急于把孩子带走,从而扰乱了孩子的秩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家长开始对教育失去信心的原因值得深思:
1。父母没有很好的转换角色
这是一个从照顾者到导师的角色转换。孩子上学,父母忙于谋生,无意照顾,只能把孩子交给老师。孩子失去了最初的亲密关系,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必然导致错误。
很多家长半夜发这样的朋友圈:加油,战斗到半夜,图为儿童练习本。其他家长直接“金狮吼”,让孩子的脑子因为害怕而一片空白。
父母心态不端正,没有做好准备,就和孩子一起上学。这能不导致精神崩溃吗?
这样的角色差距会让父母对自己感到不满,觉得无法帮助孩子,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2.对育儿方式的质疑
在学校环境下,父母的规定会和学校的规定有一定程度的冲突,孩子夹在中间很难生存。
这导致父母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打乱自己的节奏,修改计划,对孩子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从而变得过于焦虑。
这种心态也会影响孩子。如果他们焦虑,自然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父母大量寻求各种帮助,迷茫的时候也不说什么,任由孩子折腾。
3,攀比带来的心理困扰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一年级倒数第一。老师给孩子下了最后一道命令,放假不补课就留级。吓得同事一个人找老师一对一辅导,怕孩子掉队。
另一个同事的孩子成绩很好,但她总说班上还有一个考了100分。
这种比较让父母互相较劲,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强,但是孩子太累了,跟不上父母的节奏,成绩根本上不去。
4,缺乏发现进步的眼光
总是盯着孩子薄弱的科目可能会忽略孩子真正擅长的科目,失去兴趣。如果你不给孩子留出放松的空间,他会紧张得无法专心学习。
家长可以每次都想办法找出孩子进步的小点,即使课堂上跳号的时间更短,背作业的字数更多,在学校里一些实质性的动作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值得表扬,帮助他树立信心。
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路上,父母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f
如何避免对教育失去信心?
1、自学、总结、提高
父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提高自己。与其在孩子作业前抱怨问题,不如好好利用零碎的时间了解学习进度。
其实我们不需要掌握太多专业知识,只要帮孩子查大方向,总结计划,找到学习兴趣点,帮孩子规划错题,整理错题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
知乎里最后一个妈妈说孩子睡着后总结错了问题书,半年后孩子就没必要养成习惯了。
2.不要打乱孩子的节奏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节奏也不同。父母不能让孩子穿制服,要按照同样的节奏学习,因材施教。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关键。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入手,增加自己的兴趣,慢慢开辟学习途径,自然会主动学习。
3、和孩子一起发泄情绪
父母也有负面情绪,可以和孩子一起释放,比如一起爬山,在山顶大喊大叫,或者及时停顿,梳理情绪,静下心来后有效沟通,积极提供方法,以免造成心理压力。
俗话说高一的小豆子跳得高,高二的小馒头背着书包。
父母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教育的节奏,做一个高效沟通,与孩子同频共鸣的聪明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