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1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辅导)
网络教育很难一对一。为什么这些球员会获胜
不寻常的2020年已经过去,但在备受期待的在线教育轨道上,闪电和弗林特之间的对抗仍在继续。作业帮和猿导师都在投十亿营销客户,“追我”的资本都在抢着“赚血”。目前,夏季“赢客战”的余温还没有消失,寒假“引流战”的硝烟又起了。这场在线教育的拉锯战注定是悲剧。
在1对1的轨道上,学霸君突然离开,有传言说头部教育即将赴美IPO,颇有点像你唱我上台。业内很多声音把学习称霸王者的失败归咎于后期一对一的业务转型,错过了窗口。但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而外演变的,时机对于学者来说更像是表象,而一对一的模式本身成本高,服务重,很难打通商业的底层逻辑,这是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根源。
在网络少儿英语一对一领域,以前的掌门人现在备受争议,频频掉队。相反,后期玩家似乎得到了1对1破解密码,成为了行业领袖。在1对1的赛道上,在枪炮声下,只有拼命奔跑,不能容忍下一次的调整。
火拼之下,鹿死谁手
比赛正式开始。
2011年海丰教育首次以中小学生在线为重点,完成5轮融资;2013年,VIPKID、易、薛八君相继入市,砸广告、抢流量、请名人代言人,迅速成为行业第一梯队;2014年,头部教育以一对一为主,迅速打出品牌声音;2017年,伴鱼转向线上少儿英语轨道,矩阵玩法被胜利追求.
竞争激烈,就会有残酷的洗牌。一方面,头部教育派IPO赴美,伴鱼以1880%的营收增长率获得德勤“2020中国高技术高成长50强”;另一方面,海丰教育丑闻缠身,不得不与轻教融合寻求新的发展,而曾经风光无限的VIPKID却难以筹集资金,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
根据公开披露资料整理
大浪淘沙下,投资者更加谨慎,大规模融资更贴近龙头企业。2020年8月至9月,陪伴鱼连续两轮高融资胜出,是轨道融资最高,行业第一。同期,Head Education完成了4亿美元的F轮融资,为上市做了充分准备。
为什么这些玩家会大踏步前进?
据业内人士介绍,1对1客户单价较高,因此单个客户获得客户的成本较高。据调查,少儿语言培训和K12在线一对一获取客户的平均成本在7000-8000元左右,甚至高达1万元,占客户单价的一半以上。同时,线上1对1操作简单,很多企业会依靠大规模的市场推出快速的冲动,最后忽略了自身的健康。
"产品必须同时考虑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陪伴鱼创始人兼CEO黄鹤表示,“燃烧”规模风险投资的一般逻辑不能完全适用于教育行业,最终应该在能够产生学习效果的产品上实施。如果只是通过广告和低价补贴,最终可能会“以团购开始,以滴滴结束,以ofo结束”。
Head Education创始人张毅也表示,网络教育不是“快钱”项目。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单纯的“烧钱”来获得客户是不可行的。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教育的结束取决于效果。只要教学效果得到市场认可,就能贯穿始终,盈利。”
用户定乾坤
在黄河看来,能产生学习效果,能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自然会有很高的流量壁垒。但是教育用户的需求高度个性化,地域复杂,学习过程复杂。当行业用户的积累和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状态时,就是dif
比如从鱼火到“圈外”的产品矩阵模型,形成了创新差异化的“流池”风格,既能构建内部流的“传输管道”,实现矩阵下几个不同产品之间的流量供给,又能最大化“用户效应”,在第一时间把握多变的用户需求,为产品迭代创新提供基础。目前陪伴鱼的“流池”商业效果显著,甚至一对一的客户获取成本几乎为零。
有教育投资人指出,教育的试错成本太高,不应该把孩子当老鼠。家长选择非常慎重,更注重产品和口碑,一旦发现质量不好就会跑路,对网络教育的产品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不会容忍任何试错。
“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对用户来说足够有吸引力,但在教学计划的研发、本地化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许多机构似乎精力过剩。”张毅表示,现在的面对面教育正在进一步细化用户需求,开始向低龄延伸,拓宽用户的LTV,也就是面对面的儿童业务。“不仅仅是一对一,用户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内容生产,这意味着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因为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只要有创新的机会,短期内没有人能垄断。”网易有道CEO周峰做了这样的总结。
"每一个流量的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用户,是产品生命力的源泉."黄河是今天头条产品的创始合伙人,他多年的产品经验让他有很强的用户思维。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用户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流量,只有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才能带来更多的品牌忠诚度的回购和提升。毕竟教育行业从来都不是开拓者的战场,而是收割者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