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补习_补课有用吗?
【家长课堂】读书是最好的教程!
现在是假期,是父母焦虑,孩子纠结的时候。家长的焦虑在于:放假后要给孩子报多少补习班?孩子的纠结在于:假期过后,父母会让我玩得开心还是随意看书?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好像是在两个阵营。如果他们沟通得好,每个阵营都会后退50步。父母和孩子会平静地度过假期。如果不让步,双方各有各的下场,经常吵架生闷气,最后不欢而散。
我们为何选择阅读?
趁着假期,家长选择相应的辅导班为孩子的薄弱科目补课是可以理解的。
我只想说,小学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这个时候过于看重成绩,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天赋和创造力。
在过去的六年里,在孩子在6-12岁这个时间段,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可以说,对于那些没有任何东西的孩子来说,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是十几万字的书,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校的课本上,花了大量的作业,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和智力就无法挖掘出来。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本和作业上。
小学课本具有简单、朴素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个体成长的需要。只有让他们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广泛涉猎百科常识,才能不断生成孩子的智慧,不断丰富孩子的精神,最终形成强大的发展能力。因此,应该引导孩子在假期阅读。毕竟读书是最好的“教程”。
有些家长会问:孩子有些科目跟不上是不是也要学习?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小学阶段,孩子成绩是骗人的。如果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课本和作业上,或者让孩子去培训班补习,即使孩子考了高分甚至满分,也只是暂时的。
这种失落在初中就开始显现,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只靠在小学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就能拿到高分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迅速下降,学的越多学的越少。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他们的成绩上升空间巨大、上升力量强大,他们往往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阅读的乐趣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这恰恰是为了今天处于无数焦虑中的中国父母。
他还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们就越需要阅读。“学困生”读书越多,思维越清晰,智慧越活跃。
当然,用阅读代替“教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曾经说过: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但实际上却被忽视了,尤其是在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再错过了孩子的黄金阅读年龄。
德国著名童话格林说过:所有的儿童读物都是预言书。童年没有了,孩子瞬间变成了大人。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研究儿童,如果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儿童阅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皇冠之上最精致、最美丽的明珠,就是儿童的精神世界。
至于书的内容,我觉得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的话很值得参考。他说,向孩子们推荐书的时候,应该把握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第二,这本书是否在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美。
真善美,就是我们给孩子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真善美的滋养,通过坚持和广泛的阅读,我们的孩子可以变得充满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伟大的书。实际上是指童年、青春期和青年时期的这种纯粹、陶醉和吸收的阅读,没有功利色彩,这种感觉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假期来了,我们是急着给孩子找补习班,还是按照他们的意愿给他们准备书单?这是孩子精神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的问题,我们真的不应该轻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