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的学习方法
初一的学习方法:数学笔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胜过烂文笔。”的确,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概念、公式、解题技巧记下来,把重要的信息听或看清楚,有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想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这里只分析学生数学笔记中的一些误区,以帮助大家提高数学笔记的效率。
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误区行为:部分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记,考试复习模仿”的学习方式。上完一节课,他们的笔记往往会占上几页,可以说是教材和老师板书的“映射”(复制品),成为教学记录。
后果:这些学生过于依赖笔记,忽视了老师的讲解和思考,认为老师没听懂没关系,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好。众所周知,这样做往往忽略了教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措施:
1.一般来说,在课堂上要以听和想为主,把老师的想法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不要记住或稍微记住课本上的细节(这需要好好预习)。
2.写下自己的疑问或者闪现的想法。
如果老师讲概念或公式(主要指基础知识),主要是记住知识的背景、举例、分析思路、关键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
如果是复习和评课,记住解题策略(如查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等)很重要。),分析典型错误及原因,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3.做笔记的时候,不要填笔记本,课后留有反思和整理的空间,既能提高听课效率,又便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误区行为:打开一些学生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一堆试题,一些解题技巧,多解等。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维方法的细化,解题策略的安排。没有自己的研究经验,笔记本就成了习题集。
后果:盲目抄题,没有认真理解其中包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只能是题的题目,根本没有挖掘出习题的价值,徒劳无功!
应对措施:
1、注意写好解题、错误或重要解题思路的解说词,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作为解说词,写下写作中闪耀的智慧,对于积累经验、提高数学素养大有裨益。就像公路两旁安装的路标。他们提醒你什么时候减速、急转弯、遇到岔路口等。
2、过了一定的时间,再拿出来细看,往往会温故知新。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误区行为:有的学生笔记本就像过期期刊一样,荒废已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令人遗憾。
后果:笔记是课本知识的丰富、补充和深化,也是思维过程的呈现和提炼。如果丢在一边,不仅浪费原来的时间,还会降低复习效率,耽误更多时间!
对策:定期分阶段组织补充笔记,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材料体系。
1.你可以通过分类建立一个“错题集”,整理出每个习题和考试中的错误,并进行分析;
2.你也可以把你的笔记组织成“巧妙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容易出错的问题”和其他类别。
只要我们能克服上述三个误区,坚持我们所说的措施,我们就能不断扩大成绩。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在进入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时,会放松而有序,并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付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