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培训班(二年级上什么辅导班)
01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神童”的故事:
武汉一位母亲在5年内花了12万让儿子杰瑞参加了17个培训班。Jerry岁读完小学二年级,全国托福考前三。
我们知道,小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9点才回家。
Jerry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优异。他以为老师都很单纯,却以为其他学生都是傻逼。
到了二年级,杰瑞的成绩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学生。渐渐的,他开始厌学,不做作业,上课分心。
专家指出:
“提前学习会让孩子在高一的时候取得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成绩。
但是,孩子很容易因为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而缺乏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养成不注重听说的坏习惯。
等到了二年级,孩子的“旧书”看完了,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差。”
由此可见,让孩子从小学习小学才能接触到的内容,并不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反而会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知识的新鲜感丧失,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终身学习的兴趣。
有人对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公立学前班的孩子(类似中国幼儿园的中产阶级、小班、小班)做了系统的评价。
结果显示,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表现出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龄人更好的阅读和学习技能,但进入一年级后,他们对学校的态度会恶化。
小学二年级,他们在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的测试中表现较差。
调查人员告诉《纽约》杂志:“让这样的幼儿陷入枯燥的课业,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在幼儿时期,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死记硬背一些自己听不懂的知识,甚至两三岁的孩子就会开始读拼音,学习汉字,这显然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赶紧教孩子如何坐在书桌前,用纸笔写作业,但这么小的孩子显然缺乏这种技巧和专注力。
童年是一段旅程,不是一场比赛。切勿本末倒置。
02
如果过度教育,会让孩子变得厌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是形象思维期,大班孩子开始萌发逻辑思维,8-12岁是最佳记忆期。
“让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记住汉字,背诵百年以内的增补。虽然他不懂,但他能做到。会有什么后果?想象的空间充满了固化的知识。”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规学习最终带来的不仅仅是比赛快慢的问题,还有误入歧途或者倒退的问题。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通过国家干预,禁止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避免把孩子的大脑变成硬盘,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陈鹤琴老师曾在《生活教育》的原理中指出:
“孩子能做的应该自己去做,孩子能想的应该自己去想,孩子应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他要求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发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人生路漫漫,教育是慢慢浇灌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记住龙应台的话:“孩子,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