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发生地震了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很难预测,但可以预防。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地震自救知识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边肖特意收集了一些地震相关信息,分三个阶段推给大家。以免在紧急情况下惊慌失措。也希望大家和身边的朋友分享,让大家掌握更多的知识。
震级:
震级指地震的震级。一般来说,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力越大。
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每增加一个震级,其释放的能量就会增加33倍左右。
地震分为九个震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2.5级以上人才能够感觉得到;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我国现在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一般是察觉不到的。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伤害。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巨大地震。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巨大地震。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的时间、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烈度:
同样规模的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不一样;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了不同的破坏。
为了衡量地震破坏的程度,科学家们“制造”了另一个“标尺”——地震烈度。
一般来说,仅从烈度与震源、震级的关系来说,离震中越近,破坏越大,烈度越高;离地震越远,破坏越小,烈度越低。
地震强度不是用仪器测量的。是根据人们的震感和地面及地面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中国把地震强度分为12度。下表是对不同地震烈度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