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说课稿万能模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情况分析、课程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本节的讲课。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选自《人民教育版高中必修物理》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落体和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是对前人关于匀加速和直线运动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后续平抛运动知识的铺垫。是物理基础,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我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思维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转化的阶段。我需要运用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建立严谨深刻的物理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中,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本节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能够计算自由落体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来领略科学的魅力,培养客观、现实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习情境的分析和课程目标的确立,本节重点为: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
难点:通过实验寻求自由落体加速
为了成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通过这些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先说说我对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我会先给学生们开一个玩笑:“同学们,上课前呢,我在走廊听到某位同学说,如果当年牛顿不是在苹果树底下睡着了,而是在榴莲树底下睡着了,那么也许今天我们就不必上物理课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我顺势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忽略空气,苹果或者榴莲在下落时,它受到了什么作用,又做了什么运动?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苹果下落是因为受到了重力作用,并且初速度为0。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自由落体的概念:像苹果这样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是学习新课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在讲桌上演示实验:在两个玻璃管内放入相同的羽毛和铁片,并将一个玻璃管抽掉空气,快速倒置。让学生们观察两个玻璃管内羽毛和铁片的下落情况,并思考讨论:哪个玻璃管内是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玻璃管内的羽毛和铁片为什么没有同时下落,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并由我补充归纳:严格的讲,自由落体运动只在没有空气时才会发生,当存在空气时,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话,可以近似的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变难为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和应用,我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前后组成了一个四人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定时器、纸带、砝码等设备,并拖着纸带做f 在实验过程中,我走访了学生,并对个别小组和学生进行了指导。由于学生在前一节实验课中已经掌握了点计时器的用法和纸带上数据的处理,大多数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计算出重量的加速度。实验结束后,学生们互相评论,分享实验数据。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恒定的,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
这种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索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研究精神。
教学过程的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本环节,学生同桌之间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回顾本节内容,提问的问题可以是:自由落体的概念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如何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等,并课后独立完成思考与练习,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业,作为下节课复习的载体。
学生通过问答和实践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后续研究有针对性。
为了让学生知识系统化,通俗易懂,我做了以下黑板设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我的讲座结束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