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特点(植物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这个有着300年历史的梅花村没有梅花,却有美丽的梅花窗!
梅花村
梅花村位于佛山最北端,三水大唐刘一村青山绿水之间。当记者来到北江尤金大桥时,他看到远处一望无际的群山,梅花村就在山脚下。
梅花村是广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它不仅有自然景观的美,还被她安静简单的客厅、古老的小巷和简单的乡村所打动。记者来到梅花村时,几个老人正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聊天。当陌生人来访时,他们也会谈论这个古老村庄的过去。
夏天走在梅花村,静得只有蝉鸣。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老巷很干净,但是人很少。在一条小巷深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栋墙上有“梅花窗”的老房子。
惜:梅花村里花无踪
三水北部的大唐镇和南山镇交界处,梅花村依山傍水,与北江接壤,犹如一个隐藏在山川之间的“桃花源”。至于梅花村的历史,村里的老人都说是“百年”。据资料显示,梅花村前胡祠堂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村口的榕树已经挂满了政府制定的老树标志,160岁了。
村里的老人说,大约300年前,梅花村的祖先从广州白云山脚下搬到三水芦苇芽下的唐乐,几十年后才搬到梅花村。村民胡博说,过去村里有700多亩耕地,但只有30到40户,所以每户有20到30亩土地,相对富裕。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工作或做生意。“最热闹的时候是清明节,当天村民就回村了。”胡贝尔说。
走进梅花村,到处都没有想象中的梅树风景。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梅花村曾经是三水唯一一个专门种植李树的村庄。巅峰时期,村子里有60到70英亩的李树。梅花盛开的时候,满山遍野的梅花映衬着青山绿水,整个村子仿佛笼罩在红云之中,宛如天堂。村民们划船载着李子到三水巴德甚至广州出售。但在上个世纪后期,也许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梅花村的李树渐渐不结果了,后来都死了。
美:梅花窗、梅花湖成当地特色
除了随处可见的梅树,还有一种说法是梅花村的名字,来源于该村独特的建筑布局,其中“梅花窗”和“梅花湖”两个字广为流传。
梅花村前有五个池塘,呈梅花状分布,几乎包围了半个村子。它们不仅用于养鱼,还成为村民灌溉庄稼的水源。池塘后面的村落排列整齐串联,整个村落建在山上,后面高,前面低,更利于排水。
梅花村的老房子很多都是传统岭南建筑。每排房屋之间都有狭窄的青石板车道,长时间覆盖着青苔。这样的老巷子,安静又安静。黄,85岁,祖籍清远。她19岁就嫁给了梅花村,到现在已经66年了。现在,黄婆婆依然坚持每天打扫村里的小巷,她的功劳是村里清洁不可或缺的。
在梅花村第五巷的尽头,记者发现了一栋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梅花窗”,这成为了梅花村的一大特色。村民告诉记者,这所房子据说是由旧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建造的。“当时一次建了9栋这样特色的房子,现在只剩下一两栋了。”。
"除了一两个房间,村子里的大多数房子都没人住。"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该村的登记人口约为390人,但现在只有120人左右
随着梅花村被选为首批“广东省传统村落”之一,梅花村逐渐被人们认可,也有一些游客。“听说今年想经营一个旅游景点,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民胡博告诉记者,村里的许多老人现在和他们的孩子一起住在城里。他曾经在城里他儿子的房子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是胡博说,与城市生活相比,他更喜欢住在农村。“现在泉水都用完了,没钱了。”胡博谈到了农村的生活,他非常满意,并期待着村庄的未来发展。
“说实话,外面再漂亮,也比不上你自己家。”胡博说他在梅花村长大,现在他经常有童年。在他的印象中,村口的几棵大榕树和他小时候的现在一样大,几十年过去了也没多大变化。
38岁的村民胡启立是留在梅花村的少数年轻人之一,现任刘一村委会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大唐镇目前有一个梅花村的发展规划,很多商人参观完环境后都觉得不错。"我希望修复和更好地保护村子里的老房子."胡启立说,村里的老房子如果能做成特色民宿,可以成为当地的旅游设施,村民也能得到一定的好处,一举两得。
根据大唐镇总体规划,梅花村未来将在三水区大坑山森林公园一角开发一个旅游度假区。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掘梅花村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将为梅花村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建设改造管理。
正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建元
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俊贤,李传志
编辑: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