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文言句式有以无以)
文言文中,有的虚词配虚词,或者虚词配实词,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的成分,形成固定的搭配形式,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有一定的整体意义,阅读翻译时不要拆解。掌握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1.陈述语气
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2.评判语气
1.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3.表达了委婉的思辨语气
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4.表达疑问语气
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5.反问句
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 “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 “况……乎”,译为“何况……呢”。
4. “其……乎”,译为“难道……吗”。
5. “何……哉”,译为“怎么……呢”。
6. “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
7. “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8. “况……欤”,译为“何况……呢”。
6.表达感叹语气
1. “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 “亦……哉”,译为“也……啊”。
VII。选表音
“最好做……”,“比……”"比……"被翻译成“比…更好”。
8.比较级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