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教育 > 少数民族乐器(贵州少数民族乐器)

少数民族乐器(贵州少数民族乐器)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九大乐器!

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最早制造和使用音乐钟的国家。

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根据《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在“伊氏”的时候有一个“土鼓”,就是用泥土做成的鼓。因为鼓有很好的共鸣作用,而且声音浑厚悠远,所以很早就被中国的先辈们在部队里用来助威了。

中国考古显示,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骨音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在虞舜时代,有一种古老的乐舞叫“少少”,就是今天的“小”字。

中国湖北省睢县曾侯乙墓出土了多少少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笙。在殷朝(公元前1401-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和”()这个名字。春秋战国时期,盛极一时,与于并存。在当时,它不仅是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也是合奏和独奏的形式。

二胡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当时叫西秦。宋代学者杨晨在《乐书》年记载了唐代诗人岑参的《秦乐也……》和《但我们为从营中被绑回家的客人干杯》。而《和他玩蛮子琴、吉他、竖琴》这首诗,说明胡琴是从唐代开始流传的,是中西方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总称。

林是中国最古老的管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最初,它可能是祖先模仿鸟兽的声音诱捕猎物而制成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演变成了简单的乐器,逐渐增加了音孔,发展成了能弹曲子的旋律乐器。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东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已发掘出十六支竖骨笛(鸟肢骨制成),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到黄帝时期,竹子被选为制作笛子的材料。《史记》记载“黄帝使陵纶在昆曲中切竹,切成箫,吹入冯明”。以竹为村料是笛子制作的一大进步。一竹振比骨好,发音清脆;两种竹子都容易加工。秦汉时期有七种笛子,发明了两种笛子。蔡邕、荀彧、梁武帝都制作了十二只笛子,即一只笛子是统一的。

金钟柏的起源很久远。其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河南三省,多

钢琴发明于伏羲时代,发明于山东东部。是五弦琴,再加到七弦上(也叫“七弦琴”;俗称“古琴”,在古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用琴、棋、书、画四种才能来表达的,弹钢琴是四种才能中的第一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ABC留学网提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umpabc.net/zaixianjiaoyu/18534.html

分享给朋友: